第130章

相反,江育奇的提名显得弱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夏春和提议立即解决陵丘市委书记一职,根源在于陵丘官场,到底哪些人涉案,他非常忧虑,或者说对于目前陵丘的干部,并不十分信任。尽管陵丘市委副书记杨光是彭清源那条线上的人,不一定会牵连进张顺焱以及刘成雨的案子,但也不能不有所警惕。换句话说,江育奇之所以提名杨光,是否属于向彭清源暗达秋波?设若陈运达真的出事的话,彭清源当省长的可能,就大大增加了吧。即使省级班子的格局不变,作为新进常委,江育奇需要扩展自己的人脉,暗中向彭清源抛出橄榄枝,是一种政治上的考虑。

彭清源大概也对陵丘的局面充满了忧虑,同时明白夏春和话中的未尽之言,他既没有提名,也没有附和江育奇的提名。

其他人也没有提名,大概觉得就算提名,也不如邓初华和雷震台的竞争力强吧。

讨论在这三个人中进行。有关杨光的提名,除了提名人江育奇之外,再没有人附和。唐小舟因此想,这个提名,肯定是否决了。以江育奇的精明,他应该不会没有想到这种结局吧。既然早就想到了,又这样提出来,就只有一种可能,他并不希望杨光真的获得通过,只是打出一张牌,这张牌是打给彭清源的。

主要讨论集中在另两个人选中,常委对这两个人似乎都还算满意,支持者非常接近。正当唐小舟觉得这件事恐怕要投票表决时,陈运达说了一句话。

陈运达说,还是选一个和陵丘没有任何关系的吧。

这话一出,唐小舟暗自一惊。他惊的不是陈运达强调要选一个与陵丘没有关系的人,而是这个人指向很明确,那就是邓初华。邓初华是由温瑞隆提名的,邓初华的身上,温瑞隆的源印太明显,几乎每一次进步,都有温瑞隆的影子。这还不算最奇特的。最令唐小舟惊奇的是,温瑞隆自从到达省里,和陈运达的关系,一直显得较为紧张,按常理推测,陈运达应该坚决反对温瑞隆的提名才对。可事实上,陈运达在关键时刻,投了温瑞隆的赞成票。

仔细深入地思考,唐小舟多少有点明白过来。出了张顺焱的事之后,陈运达也在分析判断形势。赵德良的态度,陈运达是否完全掌握,唐小舟心里并不清廷。不管赵德良的态度如何,此时哪怕临时抱佛脚,能够争取一个人,也一定要争取。陈运达或许是想向温瑞隆表现一种姿态?

接下来,赵德良表态了。他说,我同意运达省长的意见。选一个和陵丘没有关系的人,可能更适合一些。 这两票一投,邓初华就多出了两票,温瑞隆的提名因此获得通过。赵德良要求组织部尽快进行考察,因为陵丘的情况特殊,很快就要召开人代会,希望邓初华能够在人代会之前赴任,既保证陵丘市两会的顺利,同时也稳定陵丘的大局。

这个议程之后,便是讨论各市政府班子人选。这次,市政府班子动得比较大,副市长以上,动了接近百分之四十。在这个庞大的名单中,没有侯正德,连候选名单都没有上,会上,也没有任何人提到他。像这种在市里任职的领导,而且又是正处提副厅,通常都是由任职单位提名的,阳通市没有将侯正德的名单报上来,省里就不可能直接擂手。既然名单都没报,在常委会上,当然也就不可能提到了。

唐小舟此前是看过名单的,这份名单曾有几次反复,任何一次,都没有侯正德的名字。唐小舟不好直接向侯正德说明,只是给他打电话,暗示他要做好市里的工作。每次在电话中,侯正德都信心满满,说书记市长都答应了。还强调说,小舟你既然向梁书记打了招呼,梁书记肯定会考虑的。听到这话,唐小舟暗自好笑,不知道侯正德的自信从何而来。有关副市长的人选,市里或许希望从内部产生,省里更希望由上面往上派人。撇开关系因素,单纯是选拔,市里一定要考虑报上去的人选,具有强大竞争力,就像温瑞隆报邓初华一样,其他常委,再难又找到替代人选。竞争力稍稍弱一点,省里完全可能用另一个人顶掉。因此,提出什么样的侯选人,是一个大学问,普通的答应,根本就不能算数。

既然市里没报,唐小舟也就有了理由。反正不是他的原因了,该做的事,他都做了。 时建敏的名单倒是报了上来,市里报上来的,确实是市长候选人。不过,钟绍基显得比较滑头,他并不只报了时建敏一个,而是报了两个,另一个是毛允国。由此可以看出,刘延光之外,无论是时建敏还是毛允国与他搭班子,钟绍基都乐于接受。但这样做,也有一样不好,省委觉得市委的态度不明朗,除非钟绍基事先早已经和各常委达成了默契,这种双保险才能真正成为双保险。如果没有达成默契,尤其省里有更强竞争者时,双保险就成为不保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