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也足够了
“哈夫利切克救了球!!!”(Havlicek saved the ball)解说员有意模仿十三年前的那段经典之声。但这段经典注定只有少数人能铭记,远远无法和那段NBA演播史上举足轻重的“哈夫利切克偷了球”(Havlicek stole the ball)相比。
有观众做肉垫,韦夏所幸没把哈夫利切克的老胳膊老腿搞废。
他艰难地从人肉堆里起身,猛然发现被他正压下怀的是个身材肥胖的年轻人,要不是他长着亚洲面孔他还真不会留心,因为美国全国有一半的人体重超重。
大概是韦夏把他压疼了,一个成年男子,体重超过200斤,此刻竟然嗷嗷大哭。
韦夏装出大人的口气安慰道:“别哭啊,你是个大人,随随便便就哭还像样吗?”
“可是我真的很痛啊。”亚裔胖子噙着泪水说。
“放轻松,一切都会过去的。”韦夏刚说几句就听见了戴夫·考恩斯的狮吼——“洪多,你他妈在搞什么?”
韦夏心里过意不去,还拍了那胖子一下:“相信我,乌云背后有一条幸福线!”
说罢,他重新回到比赛。
他的鼓励让胖子停止了哭泣,正如花园里的观众一样,发出更尖锐的叫声呐喊加油。
第一节打完,凯尔特人32比21领先勇敢者。
两支季后赛无望的球队,面对赛季收官战却是打得比谁都热心。因为这不只是哈夫利切克的最终战,还是勇敢者的最终战。当然,也是戴夫·宾的最终战。
第二节,汤姆·桑德斯继续把哈夫利切克放场上,内线做了轮换。
臭名昭著的克米特·华盛顿上场为球队保驾护航。
华盛顿是70年代-90年代期间常见的打手型球员,论能耐,还得看他们的拳头,作为篮球手的本事,主要擅长控制篮板球和防守。有他在场,对方下阴招就会忌惮,一拳打出人脑浆的战绩不是开玩笑的。
早在两年前NBA和ABA联盟完成合并,全美的顶尖天赋合流一处,NBA本该是欣欣向荣的,但止不住的球场暴力事件和滥用药物的绯闻以及对消费主力军白人来说“联盟开始变黑”,收视率受到三重打击,联盟风雨飘摇,各队过着有今天没明天的日子。
有线电视直播时代到来之前,NBA比赛只有录播而没有直播。观众看到的直播都是延时的,即使打到总决赛,CBS也只肯直播部分场次,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找一场80年代以前的比赛录像比特么找70年代的三级片更难。
华盛顿为首的黑手党无疑是荼毒联盟的主力军,当韦夏开始通过哈夫利切克的大脑回忆新上来的队友是什么来路的时候,那一串惊人的黑历史让他打了个冷颤。
还好,对方是他的队友。
哈夫利切克是全队最大牌的球员,即使其他人被打死,华盛顿也不能让勇敢者以非正当手段碰其一根汗毛。
从他上场开始,韦夏自在多了,挨肘的频率直线下降,简直美极了。
第二节开始,韦夏有许多表演机会,还有许多顺应哈夫利切克的本能打出70年代式比赛的机会。
最能代表70年代的比赛是什么?自然是快攻。
没有什么比一个长人抓下篮板后对着快下的后卫扔长传更惬意的事了。
当代有许多善于传球的内线。
史上最善于长传的内线韦斯·昂塞尔德,天勾、比尔·沃顿、戴夫·考恩斯、乔治·麦金尼、莫里斯·卢卡斯……韦夏更多地顺应了哈夫利切克多年养成的比赛本能,看见对方打铁,快下的功夫足以让人怀疑凯尔特人的17号只有18岁。
38岁的人能这么跑吗?怎么可能?
最令观众激动的,还是韦夏拿球的时候。
第一节他已经表现出了极高的表演天赋,观众期待他再次持球进攻。
韦夏满足了他们,各种当时只有少数几个人能做的花哨运球,从他手上做出来毫不费力,不仅好看,还有用处。
他一次晃过防守跳投不中。
又一次摆脱防守后油漆区高抛投躲了“坏消息”的封盖。
最后,他连续两个回合单挑兰迪·史密斯,令对方无可奈何。
史密斯拥有超越同时代的身体素质,但韦夏打他凭的是哈夫利切克固有的196公分身高,以及看着偏瘦,其实不缺力量的身板,靠打后运用他自己的抛投,屡试不爽。
由于哈夫利切克此前从未拿出过这一招,勇敢者的诸位防不胜防,没法当场将其破解。
上半场即将结束的时候,韦夏好像要将自己燃烧到底,全力冲到前场击地传球给未来的绿军主帅唐·钱尼。他的接球技术就像他的执教造诣一样低劣。如此完美的球,他就像快船队选中的那个水货状元一样(奥洛沃坎迪)打死接不住。他错过了最佳的攻筐机会,没让皮球滚出界外简直太让人意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