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番外(一)

谢璋一趟就是半个多月。

景行贴身与他共眠数日,触摸到身体上大大小小的伤痕,半月已过,谢璋却依旧没有醒来的迹象。

随行的军医说,谢璋伤得太重了,筋骨断了几根,骨肉被剜去了许多块,被孟鸣争扛回来的时候几乎成了一个血人。

军医说在嘴上,景行听在心中,单透过单薄的语言都能感受到这种彻骨的痛。

况且,景行刚刚得知,谢澄的死确实属实。

在他的印象中,谢璋算得上是一个坚韧的人,这么多年来承受的白眼与挖苦,都没能让他成为七皇子那样的人。

可谢澄于他来说,大概就是风雪夜里最后的一盏灯。

景行说不清自己是何种心情,只希望时光倒转,在血液浸透谢澄军甲的那一刻,能够给谢璋一个拥抱。

彼时春日熙熙,冰雪已融,西北漫天的风沙从柔然的边境被风吹到了兰州。

那是景行第一次经历如此萧条的景象。他虽然是在西北出生,可自小都是生活在香衣锦食的江南。他站在檐下想,谢璋在这风沙蔽日的贫瘠之地待了五年,也不知是怀着怎样的心思。

景行在军中一待就是数月。

柔然在与渝军一战后,大伤元气。

巴图尔在逃亡的路上被追击的孟鸣争一箭射了个对穿,奎尼也不知所踪。柔然王乌尔都责备奎尼将近半数柔然精锐折在在了小小的西北,自此一事后废除了他的储君之位。而他的小王子艾尼深入临安,本是抱着必胜的信心,但此番却将自己的性命也搭在了这块柔然世代觊觎的土地之上。

西北军一面修复战伤,一面储备精良的将士,以待实施几个月后大举进攻柔然的计划。

可这个计划的发起者,此时却窝在小小的营帐里,正背靠着床榻席地而坐,脚边散着大大小小的兵书。

帐内没有一盏灯,景行有时起身替床榻上的人掖掖被角,有时又回头在兵书中做些标记。他从未接触过兵法,但等待的时光太过漫长,做着这些枯燥无味的琐事,倒也忘了满腔的惶惶。

一室的寂静中,有人踩着匆忙的步子掀开了帘。

有光闯入,景行蹙着眉抬头,就见陆舟一身风尘,满是泥泞的衣摆还来不及换下,一见面,就几近哀嚎道:“祖宗。”

景行不咸不淡地收回视线,一手抄起一卷兵书,说:“你怎么来了?”

“我能不来吗?”陆舟道,“我教人来西北请了你多少回,你都打发回去了,上面那个位置你还想不想要了?”

景行动作一顿。

当初心心念念的事情,现如今与谢璋放在一起,似乎也并没有那么重要。

景行记起自己最初萌生这个念头的时候,是在一个雨夜。景恒在外面喝得满身酒气,回到家时景母与景行已经睡下,一瞬间也不知哪里来的愤怒,抄起凳子就将大厅内的东西砸了个粉碎。

打砸声惊起了两人,赶到外厅时景恒已砸红了眼。他眼瞅见景行躲在方柱之后,拽着就要将弱小的养子拉进祠堂。

景母见状,忙挡在景行身边试图劝阻,可此时的景恒哪里听得进去,一巴掌就将景母扇将开来,又抓着她的头发将她撞到一旁的方柱之上。

尚且年幼的景行哭喊着想要将景恒拉开,但换来父亲一个恶狠狠的眼神:“你再说话,我就打断你的腿。”

那时的他想,若没有人愿意听他讲话,那他便要站在时代的最高处,让所有人都不得不听他的话。

时光轮转,这些偏执的心思渐渐淡去,可儿时在心底埋下的种子却生了根。

然而此

时此刻,景行想,如果谢璋醒不过来,他就不回去了吧。

陆舟看见景行毫无波澜的神情,怒道:“就算你不想回去,你也要考虑考虑我吧!”

景行这才想起施舍给陆舟一个眼神:“你又怎么了?”

“他娘的宋南浔天天在我耳根子后面诅咒我窃取帝权断子绝孙,我碰上这么个祖宗,早就断子绝孙了!”

艾尼伏诛之时,临安都城已乱成了一团。本应主持大局的摄政大臣景行却偷偷跑去了遥远的西北,只余一个陆舟在宫中焦头烂额。

此番乱象,也怪不得陆舟喊爹骂娘。

“这样不挺好?”景行翻了一页兵书,露出一个久违的笑意,“你窃取了帝权,就可以用权力把宋徽留下了。”

“可他现在已经打算收拾包袱归隐山林了。”陆舟面无表情地说,“我就算断子绝孙也留不住他。”

除非抛却宫中的一切事务随他而去。

“我不喜欢京城。”景行俯首,一面整理着地上散落的书卷,一面说道,“承湛也不喜欢。”

陆舟的神色逐渐严肃起来:“你真不打算回去了?放弃那么多年的谋划,你就一点也不心疼?”

“我更想旁观慕容燕建造的王都湮灭。”景行牵了牵嘴角,“无论这个点火的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