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章 帝国余晖(十九)
刘綎心里打鼓。
只能硬着头皮睁着眼睛说瞎话。
什么诈称和谈,什么半道击之。
反正不管王士琦是否相信,都得给自己找个借口,不然他很难在朝廷的问责中活下来,保不齐还真要被昔日同僚去教坊司光顾妻女。
对此,王监军只是皮笑肉不笑,催促刘綎赶紧攻城,拿出诚意,让水师方面的弟兄再信大家一回。
戴罪立功?
王士琦轻轻揭过此事,令刘綎不禁提心吊胆,就像本多忠胜彻底丧失对明军的信任那样,他彻底摒弃和谈思想,开始强迫自己拿出嫡系部队,准备展现强硬姿态。
只有一件事,刘提督怎么也搞不明白,他秘密调动了五十三人,对于近三万大军来说,这个数量毫不起眼,除了使者吴宗道稍微有点地位,余者皆是大头兵,怎么会走漏风声?
内鬼!
可惜,刘綎找不到,亦没有时间去把他们给挖出来。
因为扮演者为了自己的蛋糕,在破坏谈判一事上,表现得异常积极与团结。
尤其是白宇。
入朝作战的部队大致可以分成三批,第一批是最早驻守半岛的各总兵、游击,亦或待在鸭绿江畔观察局势的西北军,陆离、杜克、潘明,乃至选择李朝阵营的扮演者就在其中。
第二批则是跟着李如梅部支援汉城的辽东军,里面也夹杂着扮演者。
但仍有很多扮演者是在大支援阶段,才抵达半岛,白宇就在其中。
要是再不表现,就完犊子!
校长如此安排大概率就是希望他们的出现,能够逆转悲剧——
明军以一场失败的平壤之战揭开抗日援朝的帷幕,又一场失败的四路出击结束了与倭人在陆上的交锋。
尽管在这个过程中,明军与日本的大多数交锋都是占据上风,上演以少胜多的戏码,但一头一尾两战的失败,遮蔽无数双眼睛。
以至于到了后世,韩国学者甚至叫嚣,即使没有明军参与,他们的祖先也能够击退倭寇。
倘若刘綎、麻贵、董一元摒弃私心,稍微争气一点,这种奇谈怪论根本没机会出现,数百年后明军的功绩直接被韩国人给单方面抹杀了。
“极端一点,要不是朝廷派出监军掣肘三大提督,他们还真有可能跟倭人签订和平协议,高高兴兴把他们欢送回国,这样两边都不死人,皆大欢喜。”
陆离站在外洋远眺顺天倭城,等待那边来信,或者直接展现出诚意。
这次四路进攻的战略目标是,切割孤立倭军顺天、泗川、釜山、蔚山四大防区,击破其防线,歼灭敌人有生力量。
故而,其它三个方向他暂时不作它想,就死磕顺天倭城!
不然的话,近十万明军所谓大反攻,便将成为笑话,唯一能够拿来遮羞的正面意义,就是让倭人意识到联军优势已不可动摇,进而加快撤退速度。
而倭人之所以放弃到嘴的肥肉,一是得不偿失,不少大名都厌恶征战,二是秀吉身体恶化,命不久矣,前田利家等大名集体请求撤军。
所以老猴子呢?
到底躲在哪里?
应该不在顺天。
陆离跟大部分人一样,觉得丰臣秀吉应该在泗川,那里是中路军的目标,主帅为董一元。
由于书信来往不便,他只能寄希望于先前派出去的那一支舰队,尽快把消息传递回来,好让自己知道,那天夜里突然烧起来的烽火到底有什么意义。
按理来说,就算彭信古及其麾下黑人、京营士兵目无军纪,扮演者也会第一时间顶上去,排除爆炸因素。
而董一元此人……
要是拿下顺天后,确认秀吉就在泗川,那陆离一定会率领水师赶过去助战,帮董一元夺取胜利。
相比于东、西两路,中路军在历史上打得最积极,虽然跟个人思想觉悟什么关系,主要是其麾下派系林立,根本没有嫡系在,自然就没有保存实力的心思,但敢打敢拼属实太难得了。
历史上,三路大军中有两路避战,最终全是报的大捷——
邢玠没敢照实写,曲笔了一下,毕竟过程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虽说两路军之所以能够拿下目标,是因为倭人主动出让,全军撤回了本土,但终归完成了任务。
唯独中路军因败得太惨,实在不好遮掩,致使郝三聘、马呈文两个率先逃走的将领被枭首示众,师道立革职;彭信古死罪免去,活罪难逃,充在军中,戴罪立功;董一元革官御,降府职三级。
不过,因为董一元比两位同僚更加尽职尽责,好歹跟倭人真刀真枪拼过,所以在朝鲜人这边,他博了不少盛赞。
(大抵是这个原因,抗日援朝战争胜利以后,诸将纷纷回国接受封赏,亦或惩罚。唯独董一元这个汉朝大儒董仲舒之后,封疆大吏级别的存在,短暂回国,就带着两个儿子董大顺、董昌顺再度返回半岛,选择在广川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