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坚持不认
燕长青不是开着车出酒厂的,所以也没打算顺着大路回养鸡场。
走了不远,过了原来最早建成的小桥,就上了一条沿着河边的小路。
水库下方的小河流依然如同往日,虽说河边种了些杨柳,倒是没有其他大的改变。
如今已经是四月中,草长莺飞,沿河岸的黄色草地上,被烧的东一块西一块的枯草地上,已经又冒出了无数绿色。
虽然人多了,附近建筑多了,可是因为水库和沿岸的树多了,再加上禁枪禁猎,河边的鸟类倒是也多了不少。
不过倒是没有一望无际的麦田了,地少了,剩下的那点田地只能当菜园,种的大部分都是蔬菜,每家每户种的不同,体现在菜园里,就是各色蔬菜都有,一小片一小片的错落有致。
走出几步,燕长青原本走的笔直的身体就松垮了下来,双手插兜,脚步就开始悠闲起来。
很多事情变了,很多事情又没变。
比如脚下小土路旁边,已经长出了青草的被烧过的枯草地,另一边菜园边上扎的篱笆,就算是有篱笆,也能看出来被熊孩子们祸害的痕迹——比如还没开花的油菜,靠路边的都是矮了几分,顶端还有被打折的痕迹。
一帮熊孩子长大退出江湖了,自然还会有接着下一帮熊孩子们接班,继续干那些‘妈见打’的事儿。
冬天没事沿河烧枯草是常有的事儿,靠路边的油菜就别想长高了,就算是种个萝卜也得比里面的稀少,种番茄黄瓜更不用说,路边那几棵就别想有长红长大的……
不过倒是很让人有种悠闲的感觉。
小河水依然缓缓流淌,有沙滩的地方依然是风水宝地,等再过几天,天气暖和起来,这些地方就少不了熊孩子们的身影。
沿岸有一部分的杨树是多年前的,最粗的已经差不多一人合抱,柳树大部分都是前几年的,粗细也就是小腿粗细而已,同时期的杨树就粗不少,得有大腿粗了。
有人看护,就没有病枯的,现在都已经是一树绿色。
现在也只有河边这里有所谓的乡间小路了,而且也并没有多清净,在这里走路都能听到远处路上的汽车声。
再走没多久树就密集了起来,接着就看到了一大片枸杞地。
这季节的小红果还没长出来,不过外围倒是老样子,被挖的坑坑洼洼的,新挖的地方灰褐色的泥土还是潮湿的,看来村里人挖地骨皮熬茶喝的老习惯还是老样子。
到这里就能听到鸡鸣狗叫了。
养鸡场的规模扩了又扩,沿着河岸一溜的小矮墙,如果不知道的人初一看规模,估计得以为这是一个超大型养殖场。
实际上现在也就是上万只鸡而已,散养的,太占地方了。
而且养鸡场相当豪横,不怕成本高,基本都不怎么喂饲料。
这种养鸡场开在别处会饿死,因为这几年随着经济发展,养殖户增多起来之后,鸡和蛋的价格相比以前的物价,已经没那么贵了,而且还没多少人注重‘柴鸡’‘柴鸡蛋’。
不过燕大海的养鸡场有酒厂这么一个大客户就足够,更别说附近的村子都有了钱,鸡蛋都不再攒起来卖钱了,遇到事儿还来这里买鸡和鸡蛋。
反正养鸡场是姓燕的,成本不是燕大海需要考虑的,他要愿意用海参喂鸡都行,反正酒厂水电站火电站兜底,成本再高都不是问题。
……
燕铁生夫妇俩现在都在养鸡场常驻的,见到孙子过来就乐呵呵地,赶紧把事先准备的西瓜给拿出来,熟练的一刀两半,接着一个勺子递过来。
现在这季节吃到的西瓜是大棚种植的,附近有钱人多,自然会有人根据这些人的需求,搞出来让大家乐意花钱的东西。
反季节蔬菜瓜果逐渐都不是稀奇东西了,虽然价格还略高一点,但是老两口平时有儿女孝敬的钱,他们也没处花,都给孙子留着呢!
这和孙子有多少钱多大的名声没关系,老头老太太就这么两个宝贝孙子,不管啥时候回来,他们都会提前准备上点在他们看来比较‘稀罕’的东西。
燕长青也没客气,抱着西瓜一勺子一勺子的大吃起来。
旁边李秀妮已经几天不去‘上班’了,儿子回来她就天天在家待着,虽然不下厨,也免不了厨房里指挥指点点,给儿子包饺子吃。
大燕庄的习惯,饺子就是最好的,儿子在外边跑的不着家,回来了伴随着啰嗦的,就是一顿顿的饺子。
等到晌午开饭,燕二河晃晃悠悠准时过来了,也不用人客气,喊了爸妈哥嫂就自己进了厨房,再出来就端了个大碗出来,里面的饺子都冒了尖。
没人说他了。
以前燕铁生看他这样多半还要瞪一眼,现在他爱怎么着就怎么着,自在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