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打短工的麦客?

郑锦帆眉头微微一皱,有些不解的看了一眼方乐。

在他看来,他的这个提议方乐应该会同意才对,甚至应该会很欣喜的同意,没想到他却碰了一个软钉子。

论文对医生来说,重要程度不亚于临床操作,甚至就长远而言,还要比临床操作更重要一些。

纵观各大医院的专家主任,学术权威,医疗小组带头人,甚至是医学院里面高职称的教授,哪一位没有拿得出手的论文。

如果论文写的好,医学生完全可以走学术型路线,专门做调研,做分析,不需要下临床,依旧可以很牛逼。

而就医疗现状而言,很多医疗政策,医疗制度,其实都是学术型医生参与制定的。

八九十年代,国内的论文制度要更为粗糙一些,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刊物难上,论文发表的难度要比后世难得多,特别是想要发表国外一些有影响力的期刊,难度更大,不仅仅需要论文写的好,还需要有人推荐,要有关系,要有门路。

因而在八九十年代,一些上级医生剽窃下级医生论文,导师剽窃学生论文,或者帮学生写论文发论文的事情屡见不鲜。

郑锦帆之所以觉的方乐会同意,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方乐只是实习生,医学新人,要关系没关系,要门路没门路,而郑锦帆则是麻省理工大回来的博士研究生,在国外那边不仅仅有同学,还有导师,有着自己的圈子。

这个关系圈哪怕是韩胜学也比不过。

西京医院对郑锦帆的重视,并不仅仅在于郑锦帆本人,也在于郑锦帆的圈子。

九十年代,国内的医院想要邀请国外专家过来,难度更大,放眼全国,能够邀请到国外专家做飞刀的医院也就协和等寥寥几家而已,西京这边都没有什么渠道。

而郑锦帆作为海龟博士,在国外是有人脉的,要是能通过郑锦帆邀请到米国一些领域的专家过来,对西京医院来说那是相当长面子的事情。

这个时候,国内的医疗水平真的是没法和国外的发达国家相提并论,说落后了二三十年真的是不怎么夸张,即便是一直走在国内医疗前沿的协和,和米国那边比起来差距依旧不小。

所以,郑锦帆觉的,这件事对方乐来说也是好事吧,没想到方乐竟然不同意。

“是我冒昧了。”

郑锦帆笑了笑。

也不多说了,开始埋头吃饭。

郑锦帆来的晚,吃的却最快,吃过饭站起身打了声招呼,就起身走人了。

等郑锦帆走后,黄晓龙这才轻声问:“方医生,刚才郑医生的提议您好像很不满意?”

黄晓龙就有点看不明白,这要是郑锦帆找的是他,他肯定忙不迭答应了,只可惜,他没有拿得出手的案例。

“我自己不会写论文,需要找他写?”

方乐抬起头看了一眼黄晓龙:“刚来第一天,我和他熟吗?”

“这倒也是。”

黄晓龙干笑两声,不再吭声了。

自从那天方乐帮着黄晓龙说话,黄晓龙对方乐就很亲近,他只是有点不明白方乐的想法而已。

其实这也就是差等生和优等生的区别,差等生或许觉的这是机会,巴不得,可惜人家看不上,优等生就不稀罕了。

吃过饭,回到处置室,高医生也说起了刚来的郑锦帆。

“水平高低不知道,目前看来,人有点浮夸。”

方乐一边缝合,一边给了评价。

没有郑锦帆这么做事的。

哪怕在一些人看来,这是好事,也没有说刚来屁股还没坐稳,就过来找人说我用你的病案写论文的。

“方医生接触过了?”

高医生好奇的问。

看上去方乐不怎么喜欢这位海龟博士呀。

这就有意思了。

目前科室两位韩胜学器重的天才却站在了对立面,啧啧。

程云星在边上把中午在食堂的事情说了一遍。

“刚来就想出成绩?”

高医生也惊呆了:“方医生您没同意是对的,论文署名,讲究很大,第一署名和第二署名的差别可以说是天差地别,第二署名,要是同层次的医生还好,像您和郑锦帆这样的,别人看了,都会觉的是郑锦帆在提携您。”

“谢谢高医生。”

方乐道了声谢,高医生这才说了句实在话。

拿了自己的病案,发表了论文,自己赢得了名气,在其他人看来还觉的是方乐占了郑锦帆的便宜,这事情要是宣扬一下,方乐就等于欠了郑锦帆人情了。

一位是麻省理工大的海龟博士,一位是省中医学院的大四学生,实习生,没人会觉的是郑锦帆剽窃了方乐的病案。

搞不好因为这个署名,一些人还会觉的方乐是郑锦帆半个学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