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农家小厨娘VS大户书童7
白杏花好奇地挑起碗里的面,“这面咋这么细?咋弄的?”
沈云萱双手拉开比划了一下,“我抻的,来回抻个几十次,面条就细了,跟咱平时吃的手擀面不是一个味儿,你尝尝。”
白杏花小心地夹了一筷子,有点怕面条太细会夹断,没想到一入口,发现面条极有韧性,顿时惊奇了,“好筋道!看着细溜溜的,这么有嚼劲呢?吴婶儿、她爹,你们也快尝尝。”
沈云萱提醒道:“娘,要改口叫‘姑’。”
吴老太坐下摆手:“不急不急,晚点我带你们去上坟烧纸,把这事儿跟我爹娘、我哥嫂说一声,你们也拜一拜,再改口不迟。”
她低头闻了闻汤面,笑道:“萱萱这手艺真行,闻着就香,这么细的面条我还没吃过呢,这叫啥呀?”她先喝了口汤,眉毛一挑,“汤好喝!你要想卖,光这汤都能卖出去。这都入秋了,过些日子都该穿棉袄了,正是喝热汤的时候。”
沈福也端起碗大口大口吃起来,他不会夸人,一边吃一边不停地说:“好吃!太好吃了!我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面!”
白杏花仔细看面汤,“这瞧着挺清淡,滋味儿却很足,好像放了油又好像没放,咋做的啊?以前咋没见你做过?”
沈云萱见他们都喜欢就笑了,“是拿猪油、葱花、酱油、胡椒粉好些样调料做的,以前家里没什么调料没法做。再说我稍微折腾点花样,他们又该骂我霍霍东西了。还是奶奶和善,调料也全,我才想做着试试。”
吴老太忙说:“往后家里的东西啊你随便用,不过你不用总做饭,我还能动,我来做。你不是跟乡亲说要教孩子认字吗?你干你的正事就行。”
“奶奶,我喜欢做好吃的,以后换着花样给你们做。”沈云萱凑近些把二十两银子塞给吴老太,略带得意地说,“奶奶看,我又把银子要回来了,还多要十两。咱以后好好补身子,天天吃好吃的。”
吴老太吓一跳,“要回来了?这、这能行吗?他们不又有理由找过来了?”
“不会,奶奶你就放心吧。”沈云萱胸有成竹的样子让他们安了心,这才说,“我可能小时候饿着了,从小就喜欢琢磨好吃的,后来认字了会读书了也更注意这方面的事,从书坊看了些游记,也听走货郎闲聊提了一些。这是江南的阳春面,汤底透亮滋味儿却不清淡,跟咱这边的手擀面味道完全不一样。
我也没去过江南,没吃过正宗的,但是吃着挺像书上说的感觉。”
三人都很惊讶,“江南?”
他们村子比京城还靠北,村里人从来就没出过县城,更别提知道江南的事了,哪里能知道江南的面条?江南的一切对他们来说都充满新鲜感,再细品面条,就像在吃什么美味佳肴。让他们吃到江南阳春面的沈云萱,在他们眼里也变得厉害起来。
不过经常去县里扛大包的沈福提出了一点担忧,“阳春面很好吃,但里面有猪油是不是要卖贵一点?在路边卖的话,不会有多少人买吧?”
这一点沈云萱考虑过了,“刚开始,我们弄一点方便拿的便宜的吃食,比如饼、馍、糖葫芦、豆腐之类的,等客人多了,再卖稍微贵一点的,用料好一点的,一步一步慢慢来。”
沈福有些迟疑,“你真要去县里买吃的?”他犹豫着没说泼冷水的话,但他是不太看好,县里卖东西的人不少,生意好的却不多。毕竟只是个小县城,大家都不富裕,偶尔买一份尝尝也就算了,不会常买。
可他们从乡下拿东西去县里卖,路程就很远,走个来回很累,牛车不是天天有,坐牛车还要铜板,这么折腾就更难挣钱了,路上也不安全,还不如他去扛大包。
沈云萱道:“不是我去,是我们一起去!我想过了,爹你扛大包太累太伤身体,进山打猎太危险,娘洗衣服帮人做被子也都是辛苦活,容易落下病,干脆咱们全家劲儿往一处使,不管干啥,一起干。反正手里头有银子,先试试呗。”
沈福和王杏花对视一眼,他们二十多年都是天天干苦力,这一下子闲着还真不适应,一起卖吃食真的能行吗?
还是吴老太拍了板,“孩子都不怕,你俩怕啥?萱萱说得对,太危险太累的活儿咱不能干,一家人齐心协力,有啥干不好的?这行不成就换一行,先试试呗。以前你们吃太多苦了,以后就多养养,咱干半天歇半天,先养出点肉再说。”
吴老太说着又把二十两银子塞回给沈云萱,“这个就当奶奶给你们的心意,萱萱你是个有主意的,你收着。只管买肉、买好吃的回来补身体,做买卖要用钱也只管用,不够了再和奶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