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恐怖屋效应
威廉在去往恐怖屋的路上顺便拿到了艾伦先生的回信。
一部催人泪下的亡灵戏剧?似乎也不错, 但是众所周知,艾伦先生更擅长恐怖主题的题材,譬如鬼魂之旅、恐怖屋以及《鸦羽之宅》的原著, 但催人泪下嘛……难道是被吓得泪流满面吗?
"威廉,"他的亡灵同伴——恐怖屋的NPC——呼唤声打断了他的思绪,"你在看什么呢?"
“艾伦先生的信件, ”威廉坦率地道,“之前因为我们不太好的名声, 我写信去向他倾诉了一番……”他快速地将前因后果简略地说了一通,“所以我在想, 那部……呃……亡灵戏剧,究竟会是什么样子。"
“每次说到这我都很生气, ”他的同伴愤愤不平地说, “亡灵喜欢看口口小说的荒谬说法到底是谁传出来的!怎么会有人相信这种无稽之谈!”
就跟华国人忍不住去搜“歪果仁怎么看待华国人”的问题一样, 亡灵们对自己在外界的形象也十分在意。随着这个荒唐的传闻越传越广,以至于到现在, 每一只亡灵都听说了。
是真的越演越烈,因为《异世界》在这段时间内陆陆续续又出售了好几批, 传闻也随之扩散开来,由此可见,只要这部书籍继续传播,亡灵的名声就几乎没有什么可挽回的余地。
他们真是想不明白, 明明自己兢兢业业地扮演黑暗中的恐惧之源,辛勤耕耘着这份恐怖事业,怎么突然之间就被贴上了这样一个荒唐的标签呢?就算自己被写进了口口小说里,那别的种族也是一样的待遇——好吧,可能亡灵是更不体面一些, 但怎么就他们冒出这样的事情呢?
这真是让所有亡灵都百思不得其解。
威廉心虚地望天望地,仿佛那里有什么奇怪生物刚刚飞走一样。
“总而言之,”等同伴的情绪平息下来,他立马转移话题道,“你怎么看?”
“说起来,艾伦先生确实没写过什么悲剧故事,”亡灵同伴沉思道,而后又爽朗地道,“不过,艾伦先生和艾琳娜小姐是朋友吧,也许他们会互相交流意见呢。想一想《怀特的故事》,那结局可让观众们充满遗憾,我还听说不少观众想要更改结局,让教士将怀特从教堂里放出来呢。”
鉴于艾琳娜是他们名义上的老板爱德华的妹妹,经常在戏剧开演前来看彩排,大家对她都十分亲切,她也不在自己人面前掩饰自己是《灰姑娘》的剧作家和《鸦羽之宅》的改编者,现在,又多了一部《怀特的故事》。
“确实,”威廉也点点头,“我听说当扮演教士的演员上台谢幕的时候,还有观众情绪激动地喊着,‘你才应该去教堂底下赎罪’……如果艾伦先生与艾琳娜小姐合作的话,这部亡灵戏剧一定很吸引人。”
说起来,虽然在故事里教士站在了吸血鬼的对立面,但为了不引起裁判所和神职人员的反感和注意,艾琳娜特地将教士的人设修改得柔和了一些,即便将怀特压在教堂底下,也是有理有据,再加上吸血鬼的扮相确实让人害怕,大部分观众都表示能够理解教士的立场。
如果写成真正的、眼里揉不得沙子的法海,恐怕戏剧开演第二天,神职人员们就要上门来抗议了。
“嘿,你还在外面站着做什么呢?”正当威廉两人聊得开心的时候,恐怖屋的前台亡灵走了过来,“又一批游客来了,赶紧回来,本来亡灵就不够。”
眼看着前台以一种“是不是你带坏了他”的目光看过来,威廉忙端出乖巧的笑脸。
“你怎么来了?你很闲吗?”前台没好声气地问道,“你不用去演戏了?那敢情好,我这里正缺亡灵呢,外面有一堆游客询问相关事宜,你去解答他们的疑问吧。”
按理来说,随着社交季的到来,贵族们通常应该更倾向于出入那些适合聊天和展示风度的社交场合,像恐怖屋这种地方显然不在其中。但是,谁也没想到,上周的《斯特兰德报》刊登了一篇介绍“恐怖屋效应”的文章,直接扭转了这一局面。
文章的作者是一位刚刚回到伦敦,准备参与社交季的贵族绅士。他讲述了自己与一位并不特别中意的淑女去了一次恐怖屋的经历。本以为这不过是一次寻常的冒险,但令他意外的是,那份因恐惧而加速的心跳,竟然让他对那位淑女产生了微妙的好感。
更令人惊奇的是,当他询问其他曾陪同淑女前往恐怖屋的朋友时,发现大多数男士都在恐惧中对同行的女士们心动不已。而当他请自己的妹妹私下询问那些淑女时,得到的回答几乎如出一辙。
是以,他得出结论,恐惧似乎能够激发人们对身边异性的情感,甚至可能让一段原本平淡的关系迸发出火花。因此他建议,若是有心追求某位淑女,不妨大胆地邀请她去一次恐怖屋——推荐观光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