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395章 风雨欲来

写完大纲之后, 艾琳娜便在湖区度假的日子里,全身心投入到剧本的创作之中。湖水在阳光下闪烁,远山的影子映在平静的湖面上, 偶尔有微风吹过,卷起水波。

她时常会担忧伯克利的计划,然而, 事实摆在这里,只要血魔存在, 裁判所迟早能找到吸血鬼们,即便容貌什么的都不一样, 但他们毕竟是同一种生物。

他们不可能永远提心吊胆地生活。

至于远走他国……也不是万全之策。英戈兰的血魔数量已经是吸血鬼们多次清理后的结果,而弗兰西的情况更复杂。若是选择前往那个陌生的国度, 一旦暴露身份, 被捕的风险只会更高, 甚至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

“走到台前来,是最好的选择。”她叹了口气, 放下手中的笔,望向窗外。湖光潋滟, 水鸟掠过波面,激起一圈圈涟漪。

她给自己的《柯南》留了一个结尾——她可不想像原著作者那样,连载到六十多岁仍在构思最终章。她决定将这个结局交给出版社,以防万一。假如局势恶化, 他们不得不亡命天涯,甚至遭到秘密处决,至少,这个世界上的读者不会再面临永远断更的遗憾。

柯南的结局并不难写。邪恶教派被彻底剿灭,柯南恢复原本的高中生模样, 回归到平凡而正常的生活——出走半生,归来仍是高中生。

一个美满的大团圆结局。

除了写剧本,她在伯克利的指导下,学习了一些仪式魔法的使用,也尝试掌握各种魔法道具,甚至和他参与了几场狩猎活动,以提升实战能力。

“老实说,我觉得火枪比魔法实用得多。”在经过训练后,她的射击水平突飞猛进,越发觉得与其花时间准备复杂的仪式魔法,不如直接用枪解决问题。

“……如果对方使用禁制魔法,枪的子弹是打不出去的,”伯克利耸了耸肩道,“我们可不能小瞧裁判所。”

“好吧,”艾琳娜失落地道。

时间流逝得比想象中更快,或许是因为紧迫的危机感,让每一天都显得尤为珍贵。九月底,他们结束了湖区的度假,回到卢恩顿。艾琳娜的剧本已经彻底完成,而巡演的队伍也从弗兰西归来。

只是吸血鬼们还被阻拦在英戈兰外,雷金纳曾经写信询问伯克利,是不是出了什么事,为什么分店开了一个又一个,还不召他们回去。

“三月又三月,我们都快垄断帕利斯的口口市场了啊,”雷金纳在信里表示,“现在我们都有一个专门的称呼了,卢恩顿派。以离奇的幻想、超自然主义元素和实用主义为特征。”

简而言之,就是大家普遍认为文学艺术最主要的是道德作用,而这个卢恩顿派就是要回归“实用”的本质——可以说相当高大上了。

如何判断一部作品是否属于卢恩顿派呢?首先,自然是看作者的籍贯。虽然近年来不少弗兰西作家也在模仿这种风格,但“来自卢恩顿”依然是最直观的标志。其次,则是阅读作品本身。如果一部作品能够让人获得某种“实用”的感受、某种更具私人意义的满足感,那么它显然属于卢恩顿派。相反,如果读完之后毫无波澜,甚至觉得味同嚼蜡,那么即便作者真的来自卢恩顿,也难以被归入这个阵营。

如今,在帕利斯的大学课堂、文学沙龙乃至报纸专栏中,艾伦的作品正被作为卢恩顿派的经典案例加以研究。评论家们争相剖析他的叙事风格、主题表达。

“他的作品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一是积极的反抗精神,在角色古板的外表下,隐藏着一种对现实境遇的不满,”雷金纳写着写着开始兴致勃勃地转述起帕利斯的研究成果,“不管是在梦境中突破束缚个体自由的日常生活,还是将角色置身于游轮或异世界的背景下,都反映了作者对灰色现实的积极反抗。”

“啊这……”艾琳娜听到都笑了,“这也解读得太离谱了。”

“二是对主观感受的极致追求。”雷金纳继续补充,“与传统小说依靠情节推动不同,‘卢恩顿派’更强调人物的心理体验和感官描写,以细腻的情感波动来塑造故事的发展。通过对微妙触感、暧昧气氛和细节变化的刻画,使得作品更具沉浸感。”

当然,除了领军人物,还有一位作者也值得一提,那就是新加入的一只血魔,以其乡村风格独树一帜,成为屡次被提到的代表人物。至于其他作家,虽然也属于“卢恩顿派”的范畴,但尚未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因此还没有单独被拎出来研究。

“……”真可怕啊,弗兰西人。

雷金纳转述了这些研究成果,倒不是单纯想炫耀自己在帕利斯的工作成果,更重要的是,他想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