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二百七十五章

江芸芸被弹劾的折子一开始还只是小小范围内的流通。

内阁收到这几份折子颇为头疼。

“这毛翰林是和人干上了不成。”谢迁叹气。

徐溥随意扫了一眼后问道:“江侍读不是在大理寺吗, 怎么还和皇庄扯上关系了?”

李东阳接了过来,还故作无事地辩驳了几句:“说不定就是查案子查到的呢。”

刘健冷哼一声:“大理寺的屁股做热了没,就打算查个大案。”

“案子摸到哪一件就是哪一件,他新来的还能挑挑拣拣不成。”李东阳替人辩驳道。

刘健又是哼哼一声, 低下头继续看折子。

徐溥揉了揉额头, 手掌压了压:“不碍事, 先问问江侍读这一个多月都在做什么?让他抽空写一份疏文来, 折子先放着。”

谢迁是不掺和这些事情的,看好了自己手头的折子, 说道:“英国公和屠尚书上言的折子陛下可有批复?”

徐溥看向李东阳。

李东阳摇头:“没有, 但我听说公主又病了,有内侍建议陛下在万岁山的毓秀亭中做法,为公主祈福, 但这钱打算从陛下私库那边出。”

“定是李广那厮撺掇的!”刘健大怒, “公主生病不去看御医, 弄这些神神鬼鬼的东西!可恨!”

“如今三司壮气耗于转输之勤, 万民膏血浪为土木之饰。又造织金彩妆闪色诸罗缎纱绒, 计其工料价银, 所需不下百万,奇巧糜丽, 工役之多,国库耗费巨大。”谢迁沉声说道,“可现在占着这个祈福的名头, 自然不能拒绝,但想来又是一笔消耗。”

原来英国公等人上的折子上直点内有寿安钦安宫、毓秀亭之修, 外有神乐观、太仓城楼及皇亲宅第之造, 之前又在兴济县建真武祠, 一年时间建筑之多,人力物力耗费极大,所以恳请陛下停止。

折子内阁很快就送上去了,但陛下一直都没批。

公主病了固然令人心痛,但却又病的不是时候。

“陛下从私库出,我们总不好说些什么,罢了,说回别的事情吧。”

内阁众人沉默了片刻,便不再说此事,转而说起王越经略哈密奏,直到天黑才停了下来。

“每年陛下的皇庄出息连税都不用缴,可大建宫殿时依旧需要户部出银子,如今畿内之地﹐皇庄就有五个﹐共有一万二千八百余顷的田地,这一大片肥沃土地怎么就接不上陛下的花费呢。”

临走前,刘健整理好自己这边的折子,抬起头来,冷不丁问道。

两位年轻的阁老已经携手离开了,徐溥独自一人坐在案桌前,听到同僚的话,抬起头看了过去。

他年纪实在太大了,头发花白,胡子也稀疏了,这些年眼睛坏得厉害,看到烛光就会有点微微的刺痛,所以大都是闭眼休息的,幸好他的同僚们体贴,除非大事其余时间并不会劳烦与他,现在他坐在加了厚厚蒲团的椅子上,又眯眼看了几本紧要的边境折子,尤其是总制延绥、宁夏、甘肃三边军务的王越最新加急送上来的一批折子。

“陛下的家事,我们总归是管不到的。”他叹气说道。

“天子以四海为家,何必置立庄田,与贫民较利?”刘健低声说道,“高皇帝时期,不肯开矿,不加重赋,不就是不于民争利。”

“希贤,改改你的脾气。”徐溥叹气说道,“往后内阁要你撑着了。”

刘健的面容隐藏在阴影下,不再说话。

黄昏红晕终于逐渐褪去,天空中还残留着半黑半红的颜色,夜色终于要来了。

“走吧,不着急在今日把折子看完,小心熬坏了眼睛,得不偿失。”

徐溥一起身,刘健便也紧跟着起身要去扶人。

“仔细凳子,我送您上马车。”他道。

夏日炎热,这位年迈阁老的手腕却又格外冰冷,他被人扶着,慢慢吞吞地往外走着,每一步都格外沉重。

“江侍读的折子还需你仔细照看着。”

刘健轻轻嗯了一声。

“你也很看好他,不是嘛。”徐溥笑说着,“琼山县治理得确实很好,我仔细看过锦衣卫送回来的折子,虽有些大胆,但也是事事有着落,人人有温饱,这难道不是大同之兆嘛,年轻人锐进,不是坏事。”

刘健没附和,只是提醒着:“小心台阶。”

“我年少时也总有很多想法,但没有这么大的胆子,那个时候总想着等我再往上走一走,成功的概率会大一点,肯定能把这事做成,可我越来越往上走……” 徐溥拍了拍刘健的手背,“心不由人,人不由己啊。”

刘健依旧没有说话。

徐溥也没有继续说下去,只是转而说道:“年纪大了,说几句便累了,昨日陛下要内阁撰《三清乐章》作为斋醮之用,这事我会上折子说的,你们就不要插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