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松山自来就是“东扼黄河, 北阻贺兰,西亘庄、凉,南缀兰、靖,延袤千余里”的战略要地, 明初一直大力维系此处的权力归属。
太祖施行“塞王守边”的政策, 又修建边城和长城, 把西北一带彻底纳入国家保护范围内。
太宗时也曾“五出漠北, 三犁虏廷”,大败蒙古诸部, 设置“九边”和“七卫”, 希望能遏制蒙古势力的南下。
英宗天顺元年十二月,鞑靼喀喇沁部首领勃孛来,纵兵寇掠河西地区, 朝廷组织兵力在凉州大败勃孛来, 接着又在镇虏堡再歼其部, 将其赶出塞外。
只是土木之变之后, 布防渐驰, 蒙古诸部开始时不时就会南入河套, 西进青海,驻屯在松山, 逐渐形成陕甘地区的三大寇。
正统十四年鞑靼阿赤兔部落侵袭景泰,先后占据了大松山、小松山地区。
成化三年,鞑靼首领毛里孩以大小松山为大本营, 对景泰等地掳掠更甚。
大小松山虽不至于成为被弃置的“瓯脱” 之地,但又因为黄河以西、以北等地, 已成了鞑靼的牧场, 河西走廊几乎孤悬, 百姓的生命安全也是受到严重威胁,只要蒙古兵马南北夹攻,大明无人能挡,以至于掠夺之盛,使得河西、陇右等地人民惨遭涂炭。
所以渐渐的,朝廷政策开始紧缩,逐渐畏战,最后一退再退,战线已然到了现在大家所看到的位置——兰州城,蒙古铁骑几乎能长驱直入,没有任何阻碍。
说是紧缩,可大抵是只带回了兵马,沿途的百姓却都落下了。
江芸芸站在荒凉破旧的村落前,明明刚才是听到小孩的声音,走进了却又什么都看不到了。
这里山林畅茂葱郁,鸟兽繁盛安宁,本以为就是一个森林,没想到走着走着,竟然还冒出一个小小的村庄。
“应该是汉人的村落。”谢来看看了一眼,“蒙古人不会建房子,这些房子虽然简单,但一看也是有点手艺的,所以……这里有人生活在这里!?”
谢来震惊,但想了想又觉得不意外:“还是住山上好啊。”
若是在山下,蒙古人的铁骑如若无人之地,那才是灾难。
“不过人呢?”谢来张望着,“都躲起来了?”
“哎,躲起来也好,警觉一点好。”他又开始自言自语着,“啧,好像有人在看我们?”
他说完就对着身后的几个锦衣卫兄弟打了个眼色,然后借着几人的掩护,不经意地消失在队伍中。
“这里算是进入大小松山的地界了吗?”江芸芸对此并未察觉,只是收回视线,问着一侧的陈继。
陈继没好气说道:“我哪知道,我又没去过。”
“哦。”江芸芸也不生气。
陈继这人也是说话不过脑子,也不觉得刚才自己态度不好,走了几步很快又凑上来说道:“你不是小状元嘛?你还会打仗?”
江芸芸淡淡说道:“你是我抓来的,你管我会不会。”
陈继被噎了一下。
江芸芸面不改色,入了这个小村落,打算仔细再看看。
她虽说是不打算听朝廷的话,但也不会打算自己举旗大干。
就算是造反,现在时机也不对啊。
所以江芸芸迂回了一下,她打算再撩拨一下蒙古人,最好是斯日波麾下的人,那他就可以找个借口重新打出去了。
那她只是小同知啊,也没啥兵马,手下的衙役也都是小猫小三只,关键时刻拉不出去。
所以她盯上了陈继。
陈继自然是想也不想就拒绝了,但是江芸芸发挥了三寸不烂之舌,最后又大包大揽。
——输了你就把我推出去,赢了都算你的功劳。
“那你什么都不要?”陈继心动了,好奇问道。
“就几个人头。”江芸芸和颜悦色说道。
陈继一看她那样子,蓦地打了一个寒颤。
所以他就这个半推半就,扭扭捏捏跟着江芸芸跑了!!
“这里至少是景泰县境内了。”
谢来这才带了几个锦衣卫来,这群锦衣卫也不知道到底来兰州做什么,瞧着比陈继这位参将还熟悉边境的情况。
这一路上也都是他带的路。
“地理志上记载的“大小松山在卫北六百里”,这里的“卫”就是指兰州卫,我们走了大概就是到六百里了。”带路的锦衣卫就是当日蒙古攻城日时,一直陪在江芸芸身边的千户姜磊。
“我看舆图上说大小松山位于景泰县?是真的吗?”江芸芸又问。
姜磊点头:“是,景泰县境内有三座高山,从北往南依次是昌灵山,寿鹿山及米家山。昌灵山乃是祁连山东端靠北的一支余脉,呈东西走向,横卧沙漠南缘,据沙漠仅八公里;寿鹿山为祁连山东端的另一支余脉,位于昌灵山正南约三十三公里处,亦为东西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