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江芸芸是万万没想到来的是王阳明!
“没想到吧。” 王阳明穿着绿色的公服, 但没有任何纹饰,见了她就开始咧嘴笑。
今年会试,王阳明赐二甲进士第七人,本打算让他观政工部, 谁知道王阳明上疏论西北边疆防备等八事, 陛下爱才, 让他去了兵部观政。
这事江芸芸从各种各样的信件里早早就知道了。
来的钦差是也是熟人, 王阳明他爹状元王华。
没错,王阳明本来是来不了的, 他是借着裙带关系挤进来的。
“都坐吧。”王华乃是成化十七年辛丑科进士第一人, 如今任职詹事府右春坊右谕德。
他看着兰州内的一众官员,一个个心思各异,三个卫所的官员自然不说, 闹别扭都闹到京城都知道了, 之前为了这三个人, 内阁、兵部和吏部可是碰头讨论了好几次, 而衙门这边一众官僚却又以最年轻的江芸马首是瞻。
“这么多年, 要是论能引起朝廷风波的, 还得看你江其归啊。”王华收回视线,看着最面前的少年, 这才惊觉其实此人才十九岁,甚至还未及冠,就已经历任两地主官, 次次都能绝地逢生,引起大风波。
不论你赞不赞同他做的事情, 但他的每样事情却都能让朝廷官员激烈讨论, 有人激烈反对, 言辞振振,口诛笔伐,但也有其他官员想有着要不试一试这个办法的想法,最后不出意外大都会成为他的拥趸者。
最开始的吏部考核如今已经彻底推行下去,还有那些表格,打分的形式也都成了大家习以为常的事情。
如此是升还是谪便一目了然,有目共睹,也免得每次考核,御史言官,各路官员都到处上折子,都说不公平,闹得内阁和陛下都头疼。
又因他闹出清丈土地一时,陛下自己带头清算了皇庄,后面推行到各地倒也有模有样,一下子清理出三百多顷。
洪武二十六年时核天下土田,总八百五十万七千六百二十三顷。
弘治初年统计的天下土田,只剩下四百二十二万八千五十八顷。
历史上有赏赐贵勋土地的原因,但缺少的数额实在太大,怪不得国库收上来的钱越来越少,所以陛下这里就采用了江芸当日在琼山县推行的四个流程,第一是:用开方法,以径围乘除,畸零截补;第二:统一丈量标准,规定大小尺;第三:官田民田统一计算缴纳税收,只按照上中下三等田地来征收,第四:所有土地按照土地位置、大小、形状、户主信息等统一规格造册。
限时三年时间,如今测量过半,已经多了两百多顷,顾清作为户部主事在各地督查,上折子时曾说,若是各地全都悉数负责上报,大概会有三百顷到四百多顷的余量。
这样的余量竟是翻倍了。
朝廷对于当地做得好的官吏大肆褒奖,吏部根据年底考核,大都给了优,从而得到提拔,亦然是一个非常好的良性循环。
如今百姓人人称赞:豪猾不得欺隐,里甲免赔累,而小民无虚粮。
更显眼的是他的海贸之策,也有沿海的省县也有模有样跟着想要实行的,虽说情况有好有坏,朝廷中也都议论不止,但只要琼山县的政策还在,每年还能上交大量税收,陛下就会偏心一点,且大家也都知道,这事到底成不成还得看漳州。
——到底是江芸才有的本事,只能靠他,还是大家都可以,只要方法对了。
这点很重要。
如今他来了西北兰州,一来就打军屯的主意,又要什么女子衙役狱卒,最后还有模有样要重启丝绸商路,但这些要是和他一个月前上的折子相比那也都相形见绌了。
他去大小松山把那里的蒙古人都赶走了!!上折子还要求重修太、祖时期留下的长城,要修建永泰城,立松山碑。
他一个小小文官,怎么就这么能耐了!
得益于他的儿子和这位小状元私交不错,王华几乎是耳边日日都有他的消息,就连他喜欢骑小毛驴都被人津津乐道,放在嘴里来来回回的念着。
对面的江芸芸一本正经说道:“为国家办事,自然会有流言蜚语,但下官问心无愧。”
“算不上下官,如今你我亦然是平级。”王华和气说着,“我这个钦差也是来代天巡视的。”
江芸芸只是笑着没说话。
“寇知府的事情陛下大为心痛。”王华话锋一转,说回正事,叹气说道,“听闻他的家眷还未离开。”
“如今还在府衙后院安置,兰州冬日太过寒冷,不便出行,打算等入春之后再走。”江芸芸说道。
“应该的,听说他夫人身体也不好,女儿还年幼,回乡时可要衙门这边安排好人手的。”王华叮嘱着。
“是,已经给她们找了靠谱的商队,衙门这边也会让衙役带着官府的公文一同上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