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三百八十二章

内阁很忙。

其实内阁一直很忙。

全国各地的政务都被汇集在这里, 事事都要他们来审查处理。

但最近不一样,他们的工作量巨增,门边的两张桌子上已经堆满了折子,据说京城如今的纸张都涨价了, 这里还得多亏江芸的搅和, 外面的人忙, 内阁可以更忙嘛。

刘健气得牙关紧咬, 捏着手里的折子,半晌没说话。

李东阳和谢迁只当没看到, 埋头干活。

“陛下传话, 叫我们内阁自己处理,西涯、木斋你们怎么看?”刘健阴恻恻地看着面前两位同僚。

谢迁和李东阳抬头对视一眼。

治国六策是三日前到的,刘健当时一看, 袖子一卷就送去内廷给陛下看了。

这是本来也没什么大问题, 但是这份册子不知这么被泄露了, 外面一下子就闹了起来。

御史言官们就像找到新工作了, 开始疯狂抨击治国六策, 江芸一下子就成了人心可憎的祸害。

但让老道的官员一看, 就会发现这六策从大方向上来看都是老生常谈。

从土地上来说,要求各地清丈土地, 保证所有土地都纳入征税统筹,增加税收基础盘,丰盈国库。

从人员上来说, 要求各地大力推进放良奴婢,取消终身奴役, 从而改为聘任制, 盘活人□□跃度。

从军事上来说, 要求各级武官建立双边考核机制,两边考核各占比十分之五,建立优良的选拔机制。

从基层衙门上来说,要求各级衙门建立男女分开建队的制度,防止内部人员监守自盗,招收女衙役,废除衙役贱籍,提高官员收入,保证基础生活。

从律法上来说,完善全方面,各阶层的律法,促使各地百姓,乡绅,商人,官员等依法办事,减少冤假错案,和律法争议。

从基础教育上来说,要求各地重新建立社学,保证百姓达到能听能看的生活需求,提高县学府学入学标准,保证官学学生质量。

这六个问题确实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年年都有人会提出其中某一方面的建议策论,但那不是一个人一下提出六次!拉了六波仇恨的壮举!一下子被推倒风口浪尖的位置。

这次连李东阳也不好说什么了。

倒是谢迁觉得:“江学士已经历任两任地方官员,虽年纪不大,但经验丰富,对于百姓生活想来是有更深的见解,里面的内容也有可取之色,至少每一条有几点我是认同的,而且别的不说,他的治地都是如此治理的,如今也能看出成果来。”

李东阳点头:“其实单看之前在徽州的一番土地和放亮结合的操作,如今各地也都有了范本,士廉在浙江的进程不试一下就开始推进了。”

刘健脸色微微好看起来了。

李东阳眼珠子一撇,立马来了兴趣:“那个武将考核也是早有的事情,只是至今都推行得不太顺利,如今要是顺势整改也不为过。”

“但他说的武将考核五五分成是什么意思?”刘健板着脸,“嫌我们文官不公正。”

李东阳歇菜了,呐呐说说道:“他马上就回来,等他回来再说吧,说不定是有别的意思。”

刘健冷笑一声:“回京也不尽快回来,在扬州耽误这么久,还被人弹劾插手许家事务,强迫自家姐姐和离,以权压人,闹得曹许两家颜面扫地,出嫁女的事情要他插什么手,好好的亲眷关系都坏了。”

李东阳又不说话了。

——这事没的说,江芸自己的请罪折都上来了。

“听闻许家原本要江家大姑娘陪葬,这是不是太伤人伦了。”前几日刚把次女嫁出去的谢迁忍不住说道,“好歹也是多年夫妻,许家公子早亡也是不可预料的,便是让江家姑娘守寡也行,何来如何残暴。”

“说不得就是随口说说,江芸这小子也太过较真了。”刘健嘟囔着,“罢了,这是说到底也是私事,他是身为弟弟看不下去也说得过去,而且最后又是曹家舅舅自己出面了结的事情,不过这剩下的事情打算如何处理。”

他晃了晃手里的折子,只觉得头疼。

朝政不是不能变,但不能如此巨变,不然太容易出乱子了。

陛下那边还要他们拿主意,显然是把内阁架在火上烤。

“这份折子确有可取之处,但事情声浪越来越大,那再正确的事情也要思索一二。”刘健握紧手中的折子,“你们怎么看?”

李东阳忧心忡忡,他有很多话要讲,但现在讲出来无疑是火上加油,而且这折子太过激进了,也确实不好。

倒是谢迁冷不丁问道:“这次回来可有打算让他们都动一动?”

另外两人看了过来。

谢迁背着走,走了两步:“有句话我不知当讲不当讲。”

“这里就我们三人,你直接说便是。”刘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