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
“你要替江芸死?”朱厚照猛地站起来, 失神地看着面前的老人。
他其实是见过黎淳的。
那是在江芸的及冠礼上。
那一年的江芸还是意气风发,前途无量的翰林院学士,她的身边围满了人,那个时候的黎淳似乎还没这么衰老, 那个时候的自己也还很小, 偷偷带着弟弟出门凑热闹。
那时他们就坐在江芸的小院子里, 日光和煦, 晴空万里,明明江芸也没有请很多人来, 但还是有很多人源源不断来送礼, 那个时候的江家真的好热闹,明明只开了四桌席面,可所有人脸上都很温柔, 充满笑意。
那个时候的朱厚照坐在上首看什么都热闹, 只觉得江芸当日在发光一样。
江芸的老师很少说话, 脸上的笑意也很少, 但他的目光总是追随着自己的徒弟。
他回家和爹说起这个事情。
爹只是抱着他感慨着:“南来飞燕北归鸿, 你的老师, 是他的老师的小燕子呢,如今花流水, 各西东,今后不知何处是啊。 ”
那个时候的朱厚照懵懵懂懂,不明白爹的感慨是为何, 可今日却猛地豁然开朗。
——无限事,不言中。
他的老师竟然愿意用自己的命去换她的命。
朱厚照怔怔地看着他, 随后回过神来, 摇了摇头:“不行, 那这样江芸会恨死我的。”
黎淳闻言笑了笑:“臣已年迈,生死也不过朝夕,但若能留下自己这个不争气徒弟的性命,能为陛下破了这场僵局也是死得其所。”
朱厚照沉默,他换了衣服,从宫内溜出来,这才悄悄来到黎淳所在的客栈。
他是想要黎淳为他想出一个解决办法,他想要江芸能继续回来,他想要所有事情都能和他爹在的时候一样。
可他看着面前的老人,突然回过神来。
——他想要的,不可能完成了。
他茫然地坐回椅子上,一只手紧紧握着扶手,最后还是不甘心地追问道:“就没有别的办法?就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
黎淳看着面前年轻的帝王,心中忧虑,但面上还是平静说道:“没有,这世上从来都没有两全的办法,江芸这些年得罪了很多人,现在是一个绝好的机会,他们不会放弃的,拖到越久,只会让事情越演越烈,从而让陛下不得不做出选择。”
“什么机会?”朱厚照不可置信说道,“江芸死的机会。”
黎淳沉默,随后缓缓开口:“这是最直接的办法,无需牺牲其他人。”
朱厚照呆坐在原地,其实他还是想不明白,怎么就得罪很多人了,明明江芸做的事情应该没错啊,不然爹和内阁怎么就不阻止,怎么就现在开始清算了。
年轻的帝王还未来得及学习更多的朝政,却不得不面临一个历史上绝无仅有的难题,但现在的他甚至还不清楚这是一个注定要记载史册的难题。
他只想要让这个热闹的京城安静下来。
就跟他爹在的时候一样,让他慢慢适应这个朝堂。
“那,那就算你死了……我又有什么理由让江芸平安出来呢。”朱厚照最后顺着黎淳的思路,喃喃说道。
“江芸此罪,皆在臣身,她只是性格顽劣,并无大错。”黎淳低声说道,“陛下若是同意,臣,这就去自首,让内阁亲自签发死刑,才好消了天下读书人的怒气。”
朱厚照盯着面前神色认真的老人,不敢开口。
他虽然还不太懂朝政,但他明白江芸对这位老师的敬重。
黎淳死了,还是在他授意下死的,江芸这辈子能恨死他。
“不,不不……再等等。”朱厚照犹豫说道,“肯定还有其他办法,您在这里好好休息,我回去再想想。”
他转身就要离开,背后黎淳疲惫的声音响起。
“陛下,士人都言:国家养士一百五十年,以坚守节操大义而死为荣。”黎淳注视着面前的帝王,低声问道,“陛下觉得可对?”
朱厚照转身,犹豫问道:“不对吗?”
“那陛下以为,何为大义?”黎淳追问。
“在学《世说新语德行》时,焦老师说过提及过义人荀巨伯,荀巨伯远道去探望生病的朋友,正好遇上胡兵进攻郡城,友人叫他走,他却不走,最后对着胡兵说道——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因此郡城得以保存。”
他想了想又说道:“焦老师还说,荀巨伯有德行所以称之为大义,哪怕到死都不会违背自己的选择。”
这是非常中规中矩的课堂内容,告诉未来的君王要仁义,要善待臣子,历朝历代的帝师都是这么教导自己的皇帝。
在此之前的黎淳从来都不会觉得这有什么不对,一个具有良好品行的帝王非常重要,先帝就是这样的帝王,也确实非常仁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