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陛下该防的是谁?
“我查了一夜,我等了你们一夜,本来想让你们自己把话出来的,免得连累其他人。可是你们都不愿意说实话,既然不愿意说,便不说了,我不想再多问,一次将你们都处置,凶手也罢,清白的也好,你们都记着,你们是我吕雉下令打杀的,若是你们想来与我索命,便只管的来,我等着你们。”
没有人想到吕雉会说出这样无所畏惧的话,琼容却是面露赞赏。
“打。”吕雉再一次下令,行刑的将士不敢不听,周勃在外面听着里面的动静倒是想去问问刘邦拦不拦着,但是想着吕雉下了杀令都是因为刘元,试想哪家的孩子要是叫人这么下毒对待,撕了人的心也有,吕雉所为也是情有可原。
“将军,我们不去与陛下禀告吗?”一旁的小将小声地询问周勃,周勃摇了摇头,“别去,别说皇后心里有气,陛下心里的气也不小,满朝的重臣,这一夜怕是没几个能睡好的。”
周勃其实也没睡好,刘元虽然只能算是他半看着长大的,可是刘元知礼懂事,很难叫人不喜欢她。
更别说这一年年的下来,刘元还有出息,领兵打仗,那叫一个了不得。
周勃感慨刘邦能教出这样的一个女儿来,于大汉是莫大的福气。
结果,福气是福气,万万没想到刘元会出事,在外面与匈奴几次交手,三万对几十万的匈奴兵马刘元都毫发无损,却折在了宫里。
多少人心里惋惜,又有多少人心里高兴?
周勃心下是轻叹,却没有把话说出来,只是冲着一旁的将士吩咐道:“看好了,不许任何人出入。”
刘邦吩咐下来的话,他们无论如何也得做好。
可是这会儿的朝会上,都已经听说了刘元中毒昏迷生死未卜一事,欢喜盼着刘元死的人啊,暗自雀跃,可是吕家的也叫打入了大牢,没有任何罪名,叫满朝皆惊。
早朝上,与吕家亲近的人准备进言,想着事起似乎因为刘元,而那从刘元那里下手。
并没有注意到,亲近如刘元的先生没有一个提起刘元性命垂危一事,而是直接的站了出来,“陛下,听闻公主殿下性命垂危,吕家更是因此下狱,此事关系重大,是否该让廷尉查查?”
萧何与曹参打了招呼,虽然没有把刘邦跟他说的话都说出来,却也大致点明了此事不能查。
曹参也不蠢,不能查的原因只能是跟刘家有关,或是跟刘邦有直接的关系,当真如此,曹参聪明的闭口不提。
可是他们拦不住下面的人。
吕家的人下了狱,看起来还跟刘元有关系,一有人出声,萧何和曹参对视一眼,却也都不敢出声,站在他们的立场,他们想与这些和吕家亲近的人提个醒,可是他们更不敢犯刘邦的忌讳,尤其萧何才从大牢里出来不久,难道他还想再进去?
不,萧何一点都不想。
而且上一次他能平安的出来,想想刘元为什么会有今日,并非刘邦容不下刘元,而是忌惮于吕雉,更是忌惮于吕家,他一个相国明知刘邦的忌讳却当着满朝臣子的面与下臣提醒,妥妥是找死。
刘邦听着声音居高临下地看着说话的人,“你是在质问朕?还是想教朕做事?而且朕并没有说吕家出事是因为元儿。”
那人人都没想到刘邦会那么地问,怔怔地抬起头看向刘邦,却是看不清刘邦的面容。
“陛下,臣只是建议,殿下伤重,陛下既不曾让廷尉查查,难道是拿住了凶手?至于吕家之事,不知吕家犯了何罪,全部下狱。”虽不敢与刘邦正面对上,只能避而答之。
可是他不想正面而答,却想让刘邦正面以答之,刘邦道:“有没有拿住凶手,朕要与你们解释?”
刘邦再一次没有回答地反问,说话面对刘邦总是不愿意回答他的问题,一时半会不知如何的接话。
“臣无此意。”忙与刘邦作一揖而谢罪,证明自己绝对没有半分要叫刘邦做事的意思。
“那么闭上你们嘴。”刘邦冷冽地告诉他们,引得所有人才抬起头看向刘邦。
刘邦当了那么多年的皇帝,还是第一次听到他用这样的不耐烦的语气说话,如何不让他们震惊。
“陛下。”有人轻轻唤一声,刘邦道:“元儿生死未卜,朕心甚烦,没什么事就退下去。”
唤了刘邦的人,刘邦却没有问他为何而唤,只管下令把人全都打发了,他不想再跟他们说话。
理由也是现成的,刘元生死未卜,他当父皇的心下不得安宁,因而连朝事都不想多管。反正他们只会说一堆的废话,没有一点有意义的话,何必再与他们浪费时间。
可以说,刘邦的耐性几乎叫刘元出事消磨怠尽,可是却有人道:“陛下,臣只是听闻一事,不辨真假,因着系陛下,因而想与陛下问一句准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