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祝圆在京城忙得喝口水的功夫都没得, 谢峥也不得空。

他是轻车快马直奔地方。护卫、暗卫全都隐在暗处。他带着数名下人装扮成行旅的商贾,借着从北边弄来的皮毛,混入了即将上任的县城。

第一个难题是, 语言不通。

这边太过偏远, 官话不通,地域方言极难听懂,稍有不慎,便会弄出笑话或误会。

好在谢峥曾经去过潞州, 曾经受困于语音问题, 这回他便以商队身份混进各种南下商家,慢慢也学会了些日常用语。

在当地走街串巷假装售卖货品的过程中, 也打听到了不少消息。

只是他带来的人……吐泄不止之人越来越多,水土不服之状愈发严重。

谢峥只能暂时蛰伏, 租借了套民宅暂居其中, 一方面积极学习当地语言、打听消息,另一方面让隐在山野林地里的护卫们好好修养, 静待京城送来的老姜黄豆。

他这边百般忙碌,自然不知道京城里的祝圆, 已经把他的名声黑成了冤大头。

而祝圆, 暂时也无从得空告诉他。

《灼灼》第一期出去不到三天,效果如何还不得而知, 璀璨之斋那边,却迎来了一大波订单。

短短半个月的时间,祝圆每天两此追问进度, 逼得庄子的管事们将相关匠人拆分出来, 一部分研究玻璃墙面柜面, 一部分研究玻璃餐具茶具, 还有一部分研究花瓶等摆件。

加上原来便有基础,只是差在纯度上。有祝圆给的方向和丰厚奖金,几天功夫,几款成品便迅速出炉。

终于赶在小年夜这天全部铺上。

纯度不那么透亮的大面玻璃嵌入木框,拿水泥浇筑在墙面上,纯度透亮些的装在柜子里。

柜子里摆着或晶莹剔透、或流光溢彩的餐具茶具。晶莹剔透的线条简单大方,看着就大气疏朗。流光溢彩的则雕琢成各种花卉造型,精巧璀璨得夺人眼球。

还有各种各样精美的花瓶摆件……

“璀璨之斋”的掌柜说了,店里所有的东西都卖,连墙上的玻璃墙、柜子的玻璃面,全都可以接受预定。

杯碗盘盏更是如此。

关键是,不贵。

那些个玻璃碗,一套下来,也就一根细金簪子的事儿。

正逢过年呢,不说家里要迎亲接客,年前年后不都得送礼吗?哪家当主母的每年不都得愁着这事吗?故而,听说“璀璨之斋”只接受预定,所有人都疯了似的涌上去。

几天功夫,祝圆便收到六千两订单——这还只是年前的。

单子太多,年前是绝对做不过来,管事不敢擅专,赶紧报给她,让她定夺。

祝圆看着满满一匣子的银票,笑得合不拢嘴,大手一挥,给庄子铺子所有参与的匠人管事全都发了双粮,然后冷酷无情地让掌柜去贴上通知,接下来的订单,全都只能排在年后。

即便如此,订单依然源源不断。

祝圆没法子,只好跟安清等人商量,让璀璨之斋、庄子里的匠人们春节不要休息,炉窖十二时辰不停,所有匠人两班倒,加班加点,赶制订单……

璀璨之斋的生意火爆,将所有人的目光都拉了过去,无人、或者说,少有人关注到,灼灼书屋那边开始多了许多人。

有投稿的,有加购首刊的,有预定下期的,还有应聘的。

两边生意都有了起色,祝圆是忙并快乐着。

也不知道张静姝怎么跟祝府之人说的,祝圆一直忙到大年三十,才跟着张静姝开始为除夕宴忙碌。

在书院的祝庭舟等人已经回来,一大早便由祝修远领着进入祠堂开始祭拜。

身为县令的祝修齐还在章口守着,只等下晌事儿了了,才会快马回来吃团圆饭。

除夕团圆饭,正月初一穿新衣拜新年,吃过午饭,祝圆还不忘跑去灼灼书屋,给住在那边的安清几名太监、以及四美等人发红包,祝他们新的一年顺顺利利、健健康康。

不说安清等人有多错愕,连四美也红了眼眶——她们打小进宫,天天起早摸黑的练习、干活,哪里还记得什么节日。往年新年,也就是碗里多块肉,或者多吃两块点心之事,收红包,那是她们想都不敢想的。

祝圆看着几名丫头哭哭啼啼的,又心酸又无奈,索性假装威胁道:“你们再这样,红包我要收回来了啊。”

执画几人犹自抹眼泪。

“好了,我过来就是为了给你们发个红包,你们该干嘛干嘛去。这几日放假,好好玩儿,出门的话记得带上人,也别往那僻静地方去。”祝圆想了想,忙又补充,“记得初四就得上班了。可别忘了正月刊的稿子还没定呢。”

执琴登时破涕为笑,嗔怪道:“知道了,都已经操练过一回,第二回 还出错,那真是愧对姑娘栽培了。”

执棋一抹眼泪:“奴婢可没工夫歇着。正月刊的封面图,聊斋那边还磨磨唧唧得不肯给,又说难雕又说难刷……不行,奴婢得赶紧想个备用草案,让他们两版一块儿雕出来,万一砸了还有个替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