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闲饮过新丰 心终南山寄 (第12/12页)
不知何时,不远处已站着一紫衣中年女子,桀桀怪笑道:“以小欺大的狗东西,死有余辜。”声音虽然悦耳,却满是寒意,令人发麻。
唐宁认出正是山中那女子,心里一阵冰凉。那少年见紫衣女子盯向自己,不由一个寒战。
那紫衣女子冷冷一笑,转身便纵去。
众人纷纷议论,竟无一人认识,只有那老者道:“看她所用暗器手法,倒有几分象是武灵门下。”
有人失惊道:“武灵门割据魏博,一方诸侯,竟也来骊山大会?”
另一人道:“反正老子是来看热闹,又不想做什么盟主,武灵门再厉害,不招惹它便是。”
那老者叹气道:“这只小狗又何曾招惹她?你们年少,那晓得武灵门的厉害。”解开上衣,露出肩上三处伤痕,看上去便是箭伤。
那老者回忆道:“二十年前,老夫从军参加了征讨魏博之战。那场大战真是惨烈,魏博军中那武灵门三千子弟兵个个善使武灵箭,不是取人咽喉就是取人心脏,手法高明,快如闪电,竟将官军一万余人屠杀殆尽,真是血流成河,横尸成山,老夫幸亏有几分功夫在身,避开了要害,终于捡了一条小命。哎,到如今老夫合上眼,满眼都是血啊,实在忘不了同行的你们两位师叔临死的惨象。”
那少年徒弟愤愤道:“这样讲来,武灵门就是我们的仇家了。这次碰到了,要想法报仇。”
那老者斥道:“不知死活的东西,以老夫的功夫,连武灵门一个弟子的箭也挡不住,更不用说武灵门的高手了,你去不是更加找死么。”
那徒弟才不敢吭声。
刚才那女子出手之快,无人自忖可当一击。唐宁想及自己在山中出语顶撞,实同在鬼门关前转了一圈,不由得脊梁发冷。
到得骊山脚下,见在华清宫东数里处有树林中开出一片空地来,东西北三面高搭彩棚,上悬横幅,写着“长安剑宫恭迎江湖朋友参加骊山大会”一行大字。
平地之中或坐或立约有两三千人,不时还有人马赶来。平地一圈皆立旗杆、红旗飘飘,中间或写“长安”或“武”字。北面棚前还立着五根十丈高的旗杆,旁边立着一面牛皮大鼓,人声已然鼎沸,更兼阵阵马鸣,愈显热闹。
这时棚中陆续有人坐定,东西两棚看来皆是甚么江湖重要门派首脑,身后各立着众多弟子。北面乃是主棚,又分东西两排,东面皆是白衣人。首座却是阎峰,身旁有两位白衣老者,西面三位老道和一个胖子,其余约有数人,袁聪居然也在棚中。
袁聪随阎峰一众来到骊山,自是兴奋异常,看到棚外台下熙熙攘攘汇集了诸多江湖人士,颇想下台去结交一番,只是每次想到台下,看着阎峰,又不好意思出口,只得耐性子坐着。对面两位白衣中年人她已认识,乃是阎峰的二师叔骆二与三师叔孟三,此刻脸寒于水,一句话也不讲。身边上首三位老道也是一声不吭,下首一个胖子粗壮无匹,身重只在三百斤之上,相貌更是如凶神恶煞一般,袁聪夹在其中,几乎闷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