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段秉(下)(第7/8页)

“先生……”段秉轻轻抽了口气,一点点品味这消瘦落寞背影中浸透的凶兆。

然而城中突如其来的喧哗,却不容他深思下去,京师戍军的蹄声从街道上层层翻滚了进来,不知是谁的呼号哭泣,远远的却不绝于耳,大理城沸腾般瓮然鼓噪,太子府院中雕梁画栋,珍草名花也都随之微微战抖。

段秉蓦地站起来,对外呼道:“王桂。”

王桂从院门处疾步过来,应道:“奴婢在。”

“门前候着马坚将军,无论他何时前来复命,都速速请进来。”

“是。”

宋别道:“万事俱备,只待今夜如意的作为了。”

“如意那边,还请苏先生关照些。”段秉道。

宋别笑道:“那是自然的。”

大理城中已然因平叛戒严,宋别不得返回住处,便一样留宿在段秉府中。到晚饭过后,城中的骚动稍作平息,夹在腥风血雨中的片刻寂静显得异常诡异,宋别合上书本,听着门前“咯”的一响,道:“我在。”

“爷,是急件。”

雪白的信笺从门缝中混不着力似的飘了进来,宋别招了招手,将信笺挟在指间。滴血般鲜红的封泥上加盖蔷薇,竟是颜王亲笔书函的印记。宋别怔了怔,黑州龙门两地局势均在掌握,什么大事要兴师动众地将亲笔书信贯穿南北四五千里的路程,直送大理?宋别不禁怀疑雁门出云失守,微吃一惊之下,忙将辟邪的书信展开。

行文就如辟邪一贯的短促而锋利,信中不过寥寥几句话,宋别一眼阅毕,松了口气,“原来如此。”他将书信凑在火上点燃,默然灯下端坐,思量着如何对策辟邪信中所嘱,想到部署妥当的计策又要翻盘从头来过,宋别这样的人也忍不住焦躁,弹指敲落灯花,心中却忽涌上一股子凛冽不祥,让他不禁仰面长叹连连。

夜深时,段秉书房的院落仍是灯火通明,马坚等大将与朝廷重臣纷纷来至,与段秉商量肃清苗人之事。

这种场合,宋别从来是回避的,他找来王桂,由他带路,向着太子府内宅悄悄行去。

“苏先生,如意可就交给您老人家了。”王桂哈着腰低声道,“他本事大,奴婢不是他的对手,只有先生他还忌惮些。”

“太子妃可曾安歇?”

若景优公主还不曾就寝,宋别行事便可能惊动人,故此谨慎多问了一句。

王桂道:“城中不太平,因而挪在太子爷的寝宫里歇了,如意却还回自己屋里睡。”

“那便正好。”宋别道,“你且回避,容我在他屋前监视。”

宋别的年岁虽不甚老,却因清瘦多病,王桂实在看不过他如此辛苦,当下道:“苏先生,要不是为了太子爷,奴婢真是舍不得您老在此熬上一宿。唉,说句实话,奴婢给您老磕多少个头都是应当的。”

宋别笑道:“把你的良心放在肚子里,等这一阵事完了,再拿出来献殷勤不迟。”

王桂躬了躬身退去,宋别见他走得不见,才施施然走到如意门前,用扇子柄轻轻敲门。

“呦,苏先生。”如意丝毫不见意外,开了门笑道,“这可是内宅,先生怎么进来的?”

“啊,乘凉散步,不经意间便到了公公门前,想着说两句闲话,也能消暑。”

屋内的灯光幽暗,案上一只红漆剑匣因而显得晦暗阴沉。

“公公的剑?”宋别问道。

如意摇了摇头道:“不过今夜借来用用罢了。”

宋别凑近,方看清剑匣上篆书的“雕雪”二字。“原来是太子爷的藏剑。”宋别道,“传说此剑剑身薄如蝉翼,若使剑的人手法够快,对手致死身上连伤疤也不会留下。”

如意道:“先生见闻广博。”

“彼此彼此。”宋别衣袖轻拂剑匣,“咯”地将匣盖揭开,剑身黯淡灯光下却反射出一道苍白的光芒,照在他脸上,“好剑。”他用扇柄轻轻巧巧挑起匣盖放回原处,转过脸来看着如意,“公公今夜要行大事?”

“先生忘了,”如意翘起嘴角,“晌午时还是先生催着奴婢写信上书呢。”

宋别道:“区区一个玩笑,公公倒当真了。”

“先生,我这个人虽有时分不清好歹,但也知道此事不同寻常,开不得玩笑的。”

如意慢吞吞地说着,渐渐沉下了脸色,宋别望着他冷酷残忍的神色脱鞘而出,饶有兴趣地在想这个年轻人平日的笑容何以真诚谦卑到连自己都喜欢的地步。

“好好,”他盯着如意的手指,笑道,“我这次来,不过是请公公暂缓……”

“暂缓?”如意蹙了蹙眉,“为何?”

如意宫衣之下身着黑色便服,体态镇静爽利,气势充盈,隐隐有杀气在身周奔流,宋别斟酌了一会儿词句,方道:“段秉授意你行刺大理王,其中的奥妙,以你的聪明不会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