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冰弹玉剑伏魔头(第6/7页)
当下国王重重地赏赐了巴勃医生,便送他们出宫。雅德星王子则留在宫中养病。
两人走出深宫,恍如一梦。巴勃笑道:“我正想译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和《奇经八脉考》,中国文字深奥,正好请你帮助。他年你做了驸马之后,还要借重你的大力,将这些医书,大量刊印。”桂华生道:“我哪里有这个福分。”巴勃笑道:“我们这里有句谚语,只要姑娘对你有了情意,那就似蜜蜂去采花蜜,赶也赶不去的。”
谈笑之间,不知不觉已回到家门,巴勃打开大门,便嗅到一股幽香,走上厅堂一看,只见茶几上放着一叠书籍,压着一纸花笺,巴勃笑道:“你瞧,有了你在这里,花香自己便会飘进来了。”
桂华生抽出花笺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一首小词,调寄〈点绛唇〉,词道:“萍水相逢,便已是琴心先许。一家寰宇,海内存知己。纵有珠峰,难隔天台路。书此意,意凭风絮,吹向郎边去。”不必署名,桂华生已知道是公主手写的词笺,词中充满“四海一家”之意,纵有天下第一高峰,也隔不断两国的友谊,当然更阻不了两人之间的情意。桂华生读后,如醉如痴,而又豁然开朗。
再检阅那一叠书,都是尼泊尔的古典文学,桂华生当晚就读了一晚,这一些古典文学,大半都与中国有关,例如慧超法师所著的《往五天竺国传》,慧超是唐朝高僧,稍后于玄奘法师,他曾继玄奘之后到过印度,书中的〈迦维罗卫一记〉,所叙述的便是尼泊尔之行,此书已译成了尼泊尔文;另外还有尼泊尔本国高僧所写的经“变文”,那是一种有韵脚的佛教文学,例如阿尼哥的〈天魔体佛赞〉〈文殊问疾维摩诘〉等等。要知尼泊尔乃是佛国,所以它的古典文学,多与佛教有关。桂华生虽然不是佛教徒,但一来这些经典文学比喻丰富,妙语如珠;二来心知这些书是公主要他看的,故此也读得津津有味。他还把所有不懂的地方记下了记号,准备第二天去请教巴勃。
第二天一早,他还没有起床,巴勃已先来看他了,一见面就道:“你是不是今天准备去报名向公主求婚?”桂华生道:“怎么?”巴勃道:“你不用去了。”桂华生吃了一惊,急问其故。
巴勃道:“国王有命,选拔驸马之事,暂时停顿,要待百日之后,方再举行。听说一来是因为明年的佛祖诞辰要举行无遮大会,各国的高僧异士在今后这几个月之内,将会陆续到来,其中或有求婚之人,故此稍待;二来是国王病体初愈,要公主陪伴,无暇选拔。”其实还有第三个真正的原因,巴勃知而不说,那是因为国王想把公主许配给雅德星王子,雅德星正在宫中养病,国王希望在百日之内,能使他们两人回心转意。
桂华生笑道:“那有什么紧要?我便等待百日,又有何妨?我正想得多一些时间,好熟悉贵国的风俗习惯。或者到各处看看。”
自此桂华生便在巴勃家中住下,白天读书,晚上帮助巴勃译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和《奇经八脉考》,偶而抽空也到街上走走。巴勃学问渊博,两人切磋,得益不少。不知不觉过了一个多月。这一个多月中,只有麦士迦南回国之日,国王举行宴别,曾招桂华生进宫,但就是在那次送别的宴会上,也没见着公主和雅德星。听御医说王子受伤太重,虽得雪莲化开瘀血,仍然未曾康复。
那次之后,国王就没有再招过桂华生。桂华生虽然察觉国王对他冷淡,却也不以为意。一日,桂华生到瑞扬布山参观莲花宝塔回来,见巴勃略带愁容,正在收拾行李。桂华生问他何事,巴勃说:“勃提岗城玛清勒寺的主持请我去医病,我不能不去,看来咱们大约要分手一个月了。”
原来尼泊尔以佛教立国,除了国都的神庙之外,便以勃城的玛清勒寺最大,主持的地位极高。关于玛清勒寺也有一段著名的神话,据传古印度有一位圣人叫玛清勒,其徒哥拉拿有一次到尼泊尔访问,没有得到尼泊尔人的欢迎,一怒之下,就跑到一座山上,卧着不动,这一来天就不下雨了。国王只好到印度请求玛清勒,劝动了哥拉拿站起来,他脚一着地,天就下起大雨来了,使尼泊尔得免旱灾。国王于是下令全国,每年举行节日,表示对玛清勒的感谢,这个节日便叫做“玛清勒遮拉节”,这个节日直到现在,每年还有举行,成为尼泊尔两大节日之一。(另一个大节日是“燃灯节”,相当于中国的元宵。每逢此日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准备丰富的食物,款待亲友,寺庙里整夜歌唱,青年男女尽情歌舞,互相拜访,热闹非常。)国王除了定下“玛清勒遮拉节”之外,并在勃提岗城(Bhatguon)哥拉拿所卧的山上,建立了一座宏伟的“玛清勒寺”,作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