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5/6页)

贾志坚原是市政府秘书长,后做了分管农业的副市长,一个月前进了常委,成了常务副市长,才分管了财政,对财政这块还不是太熟悉,他大概是想在财政汇报前看一下材料,常委会上好有话可说。沈天涯跟贾志坚在一起开过两次会,交道不多。摸不清他的脾气,心里没底,如果他太过刁钻,或喜欢别出心裁,材料要全部重来,那就麻烦了。

沈天涯忐忑着,拿着材料到七楼局长室旁边的小会议室去找正在开会的傅尚良。刚到门口,傅尚良就从里面出来了。沈天涯把材料交给他,正要走开,傅尚良把他叫住,说:“你也跟我一起到政府去一趟吧。”

沈天涯好像没听明白似的,泥在地上没动。傅尚良说:“贸副市长管财政没多久,有必要跟他多接触接触,以后要常打交道的。”沈天涯也弄不清楚这是不是傅尚良有意让他在市领导面前露露脸,跟在他后面下了楼。

两人坐着廖文化驾驶的168本田小轿车赶到政府门口,只见办公大楼前的坪地里黑压压挤着不少人。车子是没法往里开了,两人只得下了车,走路进去。好不容易挤进被人群围得水泄不通的一楼值班室,一打听,才知是昌都汽车制造厂的工人上访宋了。昌都汽车制造厂过去非常红火,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开始走下坡路,最近两年已经完全停产,工人生活没有着落,多次来找市政府,每次市政府都是从市长预备金里拿点小钱出来把他们哄走的。

所谓市长预备金就是财政在安排预算时,特意挪出来由市长和分管财政的常务副市长灵活掌握使用的两到三千万的预留资金。今年财政形势吃紧,硬性的增支口子加大,该安排下去的支出还欠着五千万的缺口,市长预备金也就一压再压,最后只预留了两千多万,而这两千多万也只是一个数字,已经提前用空了,因为上年顾市长和原常务副市长批了条子却没有兑现的资金都快超过两千万了。市长手里再也没钱拿来应急了,又没办法打发走工人们,只得让他们在办公楼前守着。好在工人们还通情达理,推举了两个代表跟政府谈判,其他人并没什么过急行为。

在值班室保安的许可下,傅尚良和沈天涯才进得铁门,上了三楼。三楼东面是市长们办公的地方。楼梯头也装了铁门,又是政府办的人开了门,两人才进到了里面。

沈天涯原以为贾志坚一定像只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不想敲开他的办公室,他却没事人一样。容光焕发。如沐春风,说:“傅局长你真神速,这么快就到了。”傅尚良说:“领导命令如山倒嘛。”

同时将沈天涯推到前面,要向他介绍。还没等他开口,贾副市长就说道:“沈处长我认识,我管财政以前,在一起开过两次会了。”沈天涯顿生感激,赶忙说道:“谢谢领导记得我。”暗暗佩服贾志坚的记性。

寒暄了几句,贾志坚就拿过傅尚良递上的材料,看起来。

沈天涯坐在沙发上,甚觉无聊,就抬头打量起办公室来。这是一间大约二十平米的房子,墙边两排高高的书架,里面摆满各类古今名著和经济管理方面的精装书。书架旁边一台电脑,是那种十七寸显示屏的,正开着机。另一面墙上有一幅字,属于印刷晶,是毛主席他老人家的手迹:为人民服务。这样的书法作品表面看去跟一个政府官员的公众形象很吻合,其实它是非常大众化的,也是很中庸的,看不出主人是爱好书法,还是借字以言志。沈天涯意识到了主人的城府和高明,他如果在办公室里挂上一幅“难得糊涂”或别的什么字,那才叫肤浅呢。

沈天涯这么东张西望的时候,贾志坚已将材料看完,该动的地方也动了动。然后说:“材料写得还行,不过我这里还有两条,供你们参考,看能否融进材料里面。”

闻言,沈天涯就赶紧到包里去找笔记本。而一旁的傅尚良早就将笔记本拿在了手上,连笔帽都已经扯开了。沈天涯这才想起,他在打量办公室的时候,傅尚良手上就已经捧着那本笔记本厂。沈天涯心想,自己确实太嫩了,以后得多学着点。

贾志坚的指示很快交代完毕,沈天涯认真记下了,无非是加几个大观点,听上去更像是政府的口气。沈天涯知道,财政去常委汇报,本来就代表了政府,如果仅从财政的角度来汇报,便成了部门的意见,立足点也就低多了。看来贾志坚要看看材料,要加点自己的东西,确实是很有道理的。

告别贾志坚,挤出上访人群,两人来到车上后,傅尚良对沈天涯说:“贾副市长的意见你都记下了?”沈天涯说:“记下了,中午就把他的意见揉进材料里。”心里不免嘀咕,傅尚良要你跟他一起来见贾志坚,原来并不是为了让你在领导面前露脸,而是让你当面记下领导的指示,免得多过一张嘴,把意思说偏了。转而又想,大概是兼而有之吧,还不能完全排除傅尚良的一片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