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曲线救“园”(第12/27页)
不过卓小梅并不像秦博文所期待的那样,读了他的信就不去和别的男孩接触。和别的男孩接触并非要相爱,卓小梅可不是那种花心女孩,而世间除了爱,还有友情在。尤其是魏德正,同样是自己中学要好的同学,卓小梅对他也是挺有好感的。所以每次魏德正的身影出现在窗前的槐树下,卓小梅就会走出宿舍,来到楼前,像女皇一样接见他。这是魏德正当时的感觉,每次卓小梅蝴蝶一样飘向他的时候,他就觉得她是自己的女皇,那么高贵和神圣。这种感觉像春天树木的根系,很发达地植入魏德正灵魂深处,让他春心勃发蠢蠢欲动,又暗暗自卑,壮不起发动进攻的胆气。
十多年前城里没有网吧,茶馆也不像今天这么随处可见,对土里土气的电影,两人都没有兴趣,只得并排着在校园里悠悠散步,说些各自的学习生活还有中学时共同的话题。有意思的是两人都对秦博文避而不谈,有时触及到三剑客,也只感叹罗家豪几声,说他如果不是提前退学,也一定能考个好大学。
不觉天色已晚,魏德正提出要请卓小梅的客。都是穷学生,不可能吃上大鱼大肉,两人走进校门口那个不大的粉店。两角钱一碗的米粉,上面搁着少量的肉丝和木耳,外加十几粒炒得香脆脆的黄豆,吃起来还真解馋。卓小梅并不清楚,为省出这两碗粉丝的钱,魏德正连晚饭都没吃,只是为了有力气陪卓小梅走路说话,才在来幼专的路上啃了一个干馒头,那是早上相邻餐桌上女同学吃不下被他带回寝室的。加上正是长身体的年龄,能量消耗大,这碗粉总是弄得饥肠辘辘的魏德正吃没个吃相,嘴巴不够使,恨不得连鼻孔也派上用场。经常是卓小梅刚刚动手,魏德正碗里已一扫而光,连半匙汤汁和一粒葱花都不剩。原来美味总是跟饥饿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有钱的人可以一掷千金,甩出大把大把哗哗作响的票子,买下南北大菜和满汉全席,却没法买到上佳的食欲和口福。贫穷没有一样好处,却能从粗茶淡饭里品味出生活的真味。
望着魏德正这个刚从饿牢里放出来的样子,卓小梅都忘了动筷子。其实也不是忘了,而是不忍心再吃下去。她清楚魏德正的家境比罗家豪好不了多少,很早就死了父亲,是母亲茹苦含辛将他拉扯大,又咬着牙根送上大学的。好在那时的师范大学几乎不用交学费,魏德正这样的学生一进校门就可拿到一等奖学金,扣除生活费,能略有结余,到了假期还够买回家的车票。幸好魏德正早生了十多年,如果到了今天,政府那么多的部门,那么多的人(人头)车(公车)会(会议)话(电话)招(招待)经费要开支,没有财力增加教育投入,教育要搞什么产业化,就是读师大也得掏大钱,看你到哪里掏去。唯一的办法就是在自己老母亲头上打个草结,送到街上卖掉。问题是老母亲鸡皮鹤发的,做不了三陪小姐,再低的标价恐怕也没法脱手。大概是这个原因吧,至今农村的穷孩子要上大学,还没有出现变卖老母亲的现象,算是发扬光大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最多也就让亲姐亲妹往外地跑,长相一般的进厂服苦役,有些姿色的去夜总会开放搞活,或给大老板做二奶,以此换些血痕未干的钞票给兄弟读大学,以有效促进教育产业化的健康快速发展。
当时卓小梅见魏德正一阵风卷残云,碗里已经空空如也,便将自己那碗只吃了两口的米粉推给他,说:“同餐桌有一位同学是城边人,周末都要回家,恰好晚餐的菜又好,我吃得太多,这碗粉只好请你帮忙了。”魏德正心想自己请人家的客,客没怎么吃,你却吃了本份又吃她那份,这是什么做派呢?他于是咽着唾液,将米粉推回去,说:“晚饭都快过去两个小时了,还没消化掉?吃吧,挺好吃的。”卓小梅又推到魏德正那边,说:“你不见我已开始发胖?再这么吃下去,要成母夜叉了。”
说得魏德正开心地笑起来,说:“你就是成了母夜叉,也是世上最动人最可爱的母夜叉。”却还是不好意思去碰碗,只有目光老往粉里晃。卓小梅就激他:“你如果怕粉里面有我的口水,那就倒掉算了。”还伸了手要去抓碗。魏德正拦住她,嘿嘿笑道:“倒掉多可惜呀!我才巴不得有你的口水呢,你的口水可是世上最美的味精,如果能天天吃到放了这样味精的粉丝,那我就是世上最有福分的人了。”端了碗大干起来。
卓小梅的脸一下子红了。她觉得魏德正把自己的口水比作味精,有些暧昧和放肆,而且还要天天有吃,真是异想天开。不过话说回来,他们之间如果没有秦博文阻隔着,也许魏德正这个想法还真能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