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曲线救“园”(第16/27页)
送本人和夫人不妥,送秘书有顾虑,莫非这钱就不送了?三个人感到很是沮丧。一下子便理解了那些经常到上面去跑“部钱”进的人,能为自己跑到乌纱帽,为单位或地方跑来资金或项目,确实太不容易。三个人感叹了一番,曾副园长略有所思道:“我想起一件事来,每当节假日即将来临的时候,有关部门就会在报上和电视里煞有介事地发布一些禁令,严禁领导干部节假日收受礼金礼品。你俩想想,这是不是提醒大家,平时不是送钱送礼的时候,只有到了节假日,最容易把该送的钱物送出去?也不知最近有没有节假日可否利用一下,解决这个大难题。”苏雪仪笑道:“我看曾园长的思路非常好。我也有同感,每次报上和电视里出现这样的禁令,我就觉得是一种暗示,节假日来了,该出手的赶紧出手,不然错失良机,其他时间就没那么方便了。”
卓小梅也被逗乐了,说:“现在的人都擅长正话反说和正话反听。大会小会要求减轻农民负担,知道农民已是不堪重负;大报小报强调安全生产,知道各类事故正在层出不穷;大官小员齐抓廉政建设,知道腐败风气早就蔚然成风。现在可好,竟然连有关部门的禁令也被你们曲解了。”
两人有意见了,说:“卓园长你别打官腔,我们这是跟你谈工作嘛。”卓小梅忙说:“好好好,不打官腔。其实我哪有资格打官腔?最多也就一个准科级腔。有人说咱们是个人情大国,节假日礼尚往来,富有中国特色。这事我也琢磨过,领导跟普通百姓可不同,平时一心扑在工作上,难得有凡人情怀,这从领导成天板着的面孔、紧锁的眉头、谁都不放在眼里的样子,就可看出那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只属于国家和人民,属于事业和工作,唯独不属于自己。一句话,领导不是凡人,领导身上更多的是领导味,平时要求领导少些领导味,多些人情味,那是对领导的苛求,是为难领导了。只有到了节假日,领导不再只属于国家和人民,只属于事业和工作,也可以属于自己了,那僵硬的官员面孔就会有所松弛,身上的领导味就会有所淡化,而人情味便有可能得到恢复。领导有了人情味,这时再送上金钱,送上人情,那他不仅不会拒人于千里之外,而且还会受你的人情的感染,变得更有人情味。领导更有人情味,就可能跟你拉近距离,你有什么要求他便会给予考虑,以加倍的人情回报你。所以好多人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节假日领导有人情味的时候去送人情,确实不失为明智之举。这恐怕也是报纸电视里那些禁令为啥那么有号召力的原因之所在。”
说得两个人直点头。苏雪仪说:“当园长的就是当园长的,看问题深刻。”曾副园长说:“这叫见多识广。哪像我俩天天在园里打转,鼠目寸光,卓园长偶尔要到领导机关去办事,跑动得多了,耳濡目染,也就变得人情练达。”
卓小梅不理她们,跑到墙边,将有些上卷的挂历抚平些,在上面瞧起来。两人也跟过去,将脑袋凑到墙上。这才发现最近一段没有什么像样的节假日,倒是非常难得的元旦和春节只有一个多月了。可事情过去一个多月,才去找领导,是不是又显得有些太不地道?
三个人只得退下来。沉默一会儿,曾副园长说:“没有可用的节假日,要是魏副书记家里有些什么事情,比如生病住院,搬家乔迁,儿子考上大学,或是父母丧葬之类,也是个下手的良机。”苏雪仪说:“这当然求之不得,只是哪有这么巧的事?魏副书记年轻力壮,又不会专为收钱跑到医院去躺着。他刚调入市里,市委办在书记楼里给他安排了一个大套间,听说还在装修,起码得两个月之后才会搬进去。他是卓园长的同学,儿子估计在读小学或初中,考大学还得好几年。至于他的父母,早已过世,市委里的干部都是知道的。魏副书记每每教育身边干部,总喜欢用这么一句名言: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大家要趁老人健在多尽孝道。果不其然,魏副书记父亲死得早,是母亲一手将他拉扯大的,他对母亲非常孝敬,只可惜该享福的时候老人家又走了,魏副书记才为此抱憾终身。”
卓小梅望着苏雪仪,说:“苏园长对领导的情况挺了解的嘛。”苏雪仪说:“这有什么奇怪的?领导是公众人物,为万人瞩目的对象,尤其是机关干部,凑在一起时,谈论得最多的往往是地方主要领导。我有几个同学在市委工作,见了面三句不离市委领导,领导上面的靠山是谁,领导跟哪些开发商关系密切,领导有几处别墅几个情妇,领导的爱好和习惯是什么,家庭出身如何,孩子在何处读书,老婆在什么单位工作,简直如数家珍。我就是跟他们在一起待了几次,才对魏副书记有了个一知半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