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6/11页)
可以说,正是因为有苗长林这个后台,也正是冲着阳城市委书记这个官位,于树奎才敢于明巨张胆犯上作乱,而这也是廖志国难以祛除的心头大患。
4
还是回到半年前的那场书记之争,廖志国虽然是最后的胜者,却胜得相当惊险。
幸亏有省委梁副书记的鼎力帮助,同时也得益于省领导层关系同样非常微妙。
众所周知,省委梁副书记,曾经是苏婧婧父亲的部下,当年在阳江任职时,得到过老人的大力提携,方才有今日之锦绣前程。知恩图报,乃人之常情。何况,此时省里高层关系复杂,选择何人担任阳城市委书记,事涉又一层更为复杂的权力争锋。
在N省,龚书记从北京下来已经六年多,重返京城指日可待。根据龚书记的年龄、资历、声望,应该还可以再上一个台阶,即便平移也会占据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
这几年,因为执政理念不同,相对稳健的龚书记与开放、外向的关省长之间,虽然没有出现大的冲突,却也难免矛盾多多。比如,在全省产业布局上,龚书记重视几大产业平衡、协调发展,关省长则注重IT、现代服务、物流等新兴产业;在地区发展差别上,龚书记强调南北同步共进,关省长则主张强者先行,以强带弱;在用人问题上,龚书记看重德才兼备、全面发展,而关省长则更注重干部的才能、闯劲,等等。在中国官场,像N省党政主官之间这种执政理念上的差异,经过公众舆论的推测与演绎,极易被拓展、放大到水火难容的程度。近些年,有关龚书记、关省长两人政见纷争的传闻,坊间一直没有间断过,而且版本总在不断变化。最新一轮的消息称:随着龚书记返回京城进入倒计时,N省的班子布局已然开始酝酿。龚书记极为看重执政N省数年来制定的政策,打下的基础,希望后继者坚定不移保持下去、发扬光大。基于此,他对梁副书记颇为赏识,似乎大有培养其接班的意思。究其原因,梁副书记同他性格、思想、理念相近,能够准确领会、理解他的意图,一旦他离任了,一定会按照既定方针办。相形之下,关省长的思路就与他颇为格格不入,故而并不认同由后者接班。根据有关规定,关省长刚刚五十八岁,在省部级位置上尚有一定运行空间,转到人大、政协似乎早了一些,很有可能原地踏步或移驾他处。而关省长呢,自然既不想离开N省,也不甘心做个千年老二,而是希望能在书记任上再干几年,为N省的跨越、腾飞与个人的政治命运画上圆满句号。据说,关省长中意的最佳搭档人选,是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卜国杰,而且也在暗中加以培养,随时准备联合接手N省党政要务。照此逻辑推论,梁副书记选择廖志国、卜副省长支持苗长林,便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何况,这种选择还搭上了龚书记、关省长这层更为复杂的关系。当然,相比较而言,廖志国比之苗长林,自然也就后台更硬、分量更重了些。
事实上,在讨论阳城市委书记人选的省委常委会上,为保证各自中意的对象能够接任,梁副书记与卜副省长确是争论激烈,甚至近乎赤膊上阵。
“廖志国同志到任阳城市长三年多,突出的成绩是讲大局、讲党性、讲团结,最可贵之处是以自己的模范行动,解决了困扰阳城十几年的党政不和问题。他搞的那个‘鲲鹏馆’,呼应了建设文化强省这个中心,主要是利用土地置换,不仅财政投入不大,而且带动了阳城滨江、城北两个新城区的发展,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均衡化,绝不是什么形象、政绩工程,而是民心、民生、民意工程。至于所谓生活作风问题,举报者既未捉奸在床,也没有充分的证据,女方家庭也没有吵闹、离婚,怎么就能随意认定呢?还有,关于廖志国同志的爱人小苏,人家一直在阳江生活与工作,本人长期病休,夫妻又分居两地,相隔一百多公里,怎么就能轻易干预阳城的政务呢?在这里,我想说句题外话:现在有一种风气值得我们注意,有些干部因为权力利益之争,不惜使用匿名告状这种手段,恶意捕风捉影、造谣诽谤。我看,绝不能滋长这种坏风气,更不能让这种人的阴谋得逞!”梁副书记的发言倾向非常明显。
对于苗长林的情况,卜副省长自然也是大讲特讲了一番,最后还特别强调:“苗长林同志在阳城工作的时间很长,对那里的情况非常熟悉,各种基础都很牢固。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在当地干部群众中的威望高,没有多少让人在背后指指戳戳的事情。我们现在选配领导干部,还是要综合考量德能勤绩廉,强调群众基础牢固、社会公认度高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