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9/23页)

望着风度翩翩的载驰,静姝想,幸好有哥哥在,不然今天就失礼了。对于对面太师椅上坐着的四位年轻的美国军官,她有一种本能的好奇和崇敬。他们体形高大,隆鼻深目,年轻有为,朝气蓬勃。起先,那个叫安迪的上尉介绍过他们的年龄和军衔。他说,他们当中年纪最大的是“老人”安东尼少校,其实他才26岁,陆军航空队的小伙子们把凡是25岁以上的军人都戏称为“老人”。年纪最小的那位领航员吉姆少尉才19岁。她觉得这些人这么年轻,真的很了不起,为了报效他们的祖国,为了战胜法西斯轴心国之一的日本帝国,援助中国的抗日战争,竟然背井离乡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大西南腹地的新津,驾驶超堡机去轰炸日本!她特别欣赏安迪·史密斯,他才21岁,是四人中最英俊的一个,也是举止最沉静文雅的一个,活像米开朗琪罗的那尊著名雕像《大卫》,他那一头金色的天然卷发非常可爱,她觉得他的眼睛不仅像两颗蓝宝石一样的迷人,而且眼神清澈坦荡,仿佛一抬腿就可以穿过那目光的湖水,一直走进他的心灵深处似的。她忽然联想到了大哥般的杨国雄,他虽说和眼前的这位安迪·史密斯同样英俊挺拔,但他显然要深沉得多,尤其是今年以来,他有了明显的变化,他眼睛里偶尔闪过的那种目光,真的叫她读不懂了。她也曾追问过他是怎么回事。他闪烁其词,反而讥笑她,说她女大十八变,变得神经过敏了,变俗气了。当时气得他把嘴一噘,差点就不想理他了。

这时,载驰小声对父亲说,爸,见面的礼数我们已经尽到了,我看有你们二老在,这些美国客人都有点拘束……

孙纪常就说,我也看出来了。载驰,那你来来陪他们吧,我跟你母亲回避一下。

孙纪常和淑玉就起身,再次说了欢迎做客之类的话,就借故离去。

孙纪常夫妇一走,大厅里的气氛顿时轻松下来。生性活泼的吉姆说,孙先生,你们这座大院真是太神秘了,太美了!你能不能当个导游,带我们游览一下。其余几个人都随声附和。载驰满口答应,他和静姝就带着客人在大院的各处转悠起来。美国人边看边发问,好奇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吉姆一瞅准机会,就按动快门。

孙家大院的堂屋最是森严轩敞,高而厚重的门槛,木雕落地门窗,门窗上的人物、花木、景致镌刻得极为精致。美国人边看边感叹,直说真是太美了,大开眼界了。

忽听吉姆在叫,快看上面!

众人抬头看时,只见屋顶粗壮的梁与梁之间,竟夹着一块块方木,方木上雕刻的人物十分精美。

载驰解释说,按中国古建筑的说法,那叫驼峰。他指着好似双翼附于柱头两侧的木雕说,那叫雀替。又指着支撑梁柱的雕花条板说,那叫撑弓。最后,他指着屋檐下悬吊的花朵似的小柱说,那叫吊瓜。这些都是用一种名叫桢楠的珍贵木材雕刻成的,哦对了,我家龙门子前的那六棵大树就是桢楠。

哇!真的?太棒啦!美国人惊喜地连连感叹,直说中国的古典建筑真是太讲究了!

波普说,他在中国呆了多年,见过的中国古典建筑也不少了,这座堂屋很有庙堂的威仪和美丽。

整个大院转得差不多了,看看离吃饭的时间还早,静姝就建议去侧院那边的花园逛逛。

一走进花园的月亮门,一阵沁人心脾的幽香就随风飘来,众人连说,好香好香!

几个军人就问,这是什么香?

波普说,我知道,这是荷花,华西坝的荷塘里就有。

几个人穿过花木之间的甬道,直奔荷塘而来,离荷塘愈近,那清香愈发浓了。

此时,西天孤悬着一轮蛋黄似的红日,荷塘的水面反射着胭脂色,荷叶撑起一把把的绿伞,一支支粉红的荷花亭亭玉立,晚风吹来,花和叶子轻轻摇荡。

几个美国人欢呼着跑来,直叫,太美了!太美了!

静姝在光华大学学的是英文。这时,她用比较流利的英文说,我们中国人对荷花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从古至今,赞美荷花的诗文很多。

载驰说,对,中国的文人甚至把它拟人化了,看成是高尚情操的象征,说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哦?几个美国人兴趣大增,忽然都分散开去,就近感受这奇异的鲜花。吉姆默不作声,只顾选景,不时卷着胶片,咔嚓咔嚓地按着快门。

静姝感到哥哥的英文水平日趋炉火纯青,宋代理学祖师爷周敦颐《爱莲说》的这句话是很不好翻译的,哥哥却译得既不失原意,又具有英文的特色。

静姝站的地方,水面上高挑着一支含苞欲放的荷花,碧玉似的荷叶下面闪耀着粼粼波光。安迪缓缓走过来,望着它出神。静姝好奇,就问,上尉,在想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