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第3/4页)
林涣有弹幕提醒,倒是一心盯着黛玉不让她蹭颜料,自个儿却溅了一身红红绿绿。
他脏兮兮地抱着一个脸上和鬼画符一样的娃娃站在那儿,像是刚从泥里捞出来的。
秦婉打舍不得骂也舍不得,只好埋怨跟着他的人:“哥儿身上弄成这样,你们怎么不看着点,至少也该给他换件衣服!”
她看了看林涣身边伺候的人,一个是奶母赵嬷嬷,近来她儿子也大了,正张罗着给他找先生,精力便没怎么放在林涣身上。
其余的大多数都是些院里的小丫头,多是负责针线上或者茶水之类的,如今林涣的衣裳那些都是跟着秦婉这边做的,他小小一个人也不喝茶,最多馋嘴吃吃点心。
最主要是林涣身边儿缺个小厮。
现在的大户人家的公子,身边的小厮都是打小就养起来的,秦婉正琢磨着给他也配一个,只是没有什么好选择。
她心里想着要给林涣身边的人都换一换,脸上却没表现出来。
贾敏从小儿在荣国府里长大,心计谋算不输男儿,自然看出她的不悦。
“要我说,现在咱们这样儿的人家,家里的下人们都给惯坏了。”
下人们都被支出去了,只他们四个主子呆在里头。
贾敏说:“前儿我娘家还来信呢,说是家里的赖嬷嬷置办了个新园子。”
她平日里备的节礼年礼都是过赖嬷嬷的手往娘家送,对她这样的老仆家里的事儿一清二楚:“原先不过是个奴几,如今也充起主人来了。”
她倒不是看不起那些下人,只是赖嬷嬷从前也只是个清贫人家,在荣府里当了几十年的老嬷嬷,竟连那么大个园子都买得起了。
秦婉不好说人家的家事,只说:“可见你们府里对这些积年的老嬷嬷都很尊敬。”
只是到底觉得那府里规矩差。
娄氏一个正儿八经的媳妇儿,还有娘家撑着呢,竟还没一个下人得脸。
贾敏也觉得娘家的规矩不好。
她从嫁来了林家,最初的时候也是按着荣府的规矩来的,后来看多了别人书香世家的规矩,便隐约觉得娘家规矩实在太差,她一个出了嫁的女儿,不好写信回去叫改,只能睁只眼闭只眼,反倒是尽心培养黛玉。
这会儿和秦婉聊了会天,发现她也是个极懂规矩又通情达理的人,心里就很喜欢,一心想和她结交,也叫黛玉有个从小长大的玩伴——至今只有这一个独女,她颇有些愧疚。
于是问:“欢宝可有先生教他读书?”
秦婉将前两个先生的事儿说了。
贾敏无奈:“这才将将两个月罢了,你家欢宝也实在可怜。”
她忍不住说:“你家近期可还要找先生?”
见秦婉点头,她说:“我家老爷如今是兰台寺大夫,学问如何想必你也知道,他如今清闲许多,想着随身带个小孩儿读书认字。”
林如海是正经科考出身,若不是陛下见他模样不错才给的探花,按他的才学考个状元也不成问题。
秦婉忙问:“此话当真?”
贾敏点头。
秦婉正为了林涣的先生发愁呢,听了这话喜不自禁!
而贾敏呢?
她从林家回去以后就找了林如海提起这事儿:“我替你看过,那个林涣如今不过三岁,却已经读完了《千字文》了,着实是个好孩子。”
林如海疑惑:“以前从不见你插手这些事情的。”
贾敏叹气:“还不是为了咱们家玉儿?”
她看黛玉不在,便说:“咱们只这一个女儿,眼看着我也生不出别的孩子了,倒不如早早地替她打算起来。”
她这些年到底伤了身子,自己对自己能撑几年心里也有数,别人还好些,只一个黛玉,她一想到就心里发苦。
若是自己撒手人寰,黛玉就没了母亲,且不说林如海会不会娶继室,光教养就是问题。
她本想着若是有个万一便将黛玉送去荣府教养,今儿看见秦婉训诫下人才忽的想起来,她娘家那些人眼高手低的,只怕看不上黛玉一个孤女,处处编排,给黛玉气受也不一定。
所以她才问秦婉可有想法。
一来她眼看着林涣确实聪明,若是自己真心相待,未必不能亲近些,往后他也能以兄长的身份照拂黛玉。
二来林家的血脉实在太单薄了,林如海不愿从旁支过继孩子,可贾敏不想让林家的香火断在自己手里,这可是下了地要被林家祖宗指着骂的。
半师如半父,往后林如海若是有意,认林涣当个干儿子也不错。
“我前些日子还听族长说起,他们家里出钱给族里修了宗祠,又办了族学,这样的人家教养出来的孩子弄差到哪里去?”贾敏说,“今儿我看他带着黛玉玩,不过三岁的小孩儿,处处稳妥周到,生怕黛玉受了委屈,性子也是极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