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三一章 管不着(第4/5页)

沈溪态度坚决:“既然是考核,那就必须制度化,要往严谨的方向发展,如果只是潦草完成答卷,那又以何来断定是他们自己的本事,还是幕僚能干呢?这朝中之事,需要临场反应能力,如同科举,考生在考场内无法得悉外面的情况,作答时都会心无旁骛,只有如此才能形成定制。”

张懋无奈地叹息:“你不但想开先河,还想将之成为定制!难!总的来说就是艰难险阻不少!莫说是宫里的执事太监,就算只是朝中一介小吏,也无法做到如此考核,只有科举才行,那也是千百年来的积累,凭咱这一代人如何能成事?而且……你也应该知道,陛下没多少心思管这个。”

沈溪道:“在下做的事,总归对朝廷有利,目的是选贤任能,不管最后是否成为定制,至少在下努力过,人不能因噎废食,张老公爷以为呢?”

张懋摇摇头:“那是你的事,老朽不想过多参与,一把老骨头了,就算以后形成定制又如何?还有几年活头?这样吧,你先将选拔司礼监掌印太监的考题说出来,老朽帮你参考一下。”

沈溪打量张懋,语气显得有些疏远:“张老公爷请见谅,考题不是在下所出,而是陛下钦定。如今考核尚未开始,如何能轻易泄露?”

一句话就让张懋惊讶不已,他眨了眨眼睛,问道:“居然是陛下出题?之厚,你不是言笑吧?陛下有那闲工夫?等等,这也是你为何不去见于乔的原因吧?本来应该是以内阁现成的案例来作为此番题目,可以用不同考题来考察这些人的能力,未必需要雷同,你这么做……”

沈溪又拿出公事公办的态度:“一切都是为了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

张懋有种有劲儿使不上的感觉,心想:“谢于乔那里就是各种抱怨和推搪,而之厚这里则根本就是不近人情,或许年轻人也知道讲情面拼不过老的,干脆就用朝廷定规说事,倒没什么大问题。”

张懋道:“若是陛下来出考题,倒还好,就怕这件事最后会拖延下来。”

沈溪笑了笑道:“如今内阁三位阁老都已在朝,还有朝中各部尚书、侍郎以及寺司正卿、少卿等官员处理朝事,政务安稳,连司礼监两位秉笔太监也暂时能胜任掌印的差事,张老公爷又何必担心司礼监掌印空缺?”

张懋微微一怔,随即仔细思索了一下沈溪的话,顿时感觉到其中蕴含的智慧。

张懋心道:“也是,拖着就行,管他新掌印是否能顺利选拔出来,若弄不好或许就是下一个刘瑾,达不到刘瑾的权倾朝野也可能成为胡作非为的张苑,现在空着反而挺好,看起来事情紧急,但其实完全不用着急,现在不正是谢于乔最喜欢的节奏?朝中上下的事,他谢于乔可以完全做主,怪不得他之前的态度会那么淡然,感情他就是想拖着……”

想到这里,张懋叹道:“老朽昏聩,朝中事看不清,只能交给你们这些年轻人处置,之厚你不该避讳,总归要到各家走走,或者可以听听宫内那些参选执事的意见。这样,你先忙着,老朽在府上等你的消息。”

“张老公爷这就要走?”沈溪笑着问了一句,好像早就料定张懋会袖手旁观一样。

张懋哈哈大笑:“老朽只是奉皇命参与其中,不顶事,还是需要之厚你在前面顶着,老朽便回府等候你的好消息……不用送,老朽正好去找人下下棋,这日子过得也很充实嘛!哈哈!”

张懋本来很有见地,想发挥其影响力,但最后似乎“悬崖勒马”,未对沈溪要做的事情做出任何有效指引。

此时的张懋如同一个不问世事的闲人,说话时带着一种洒脱的意味,让沈溪刮目相看。

“张老头到底有自知之明,知道朝中事哪些他可以伸手,而哪些则需要退避三舍。”

沈溪送张懋出门的时候,心想,“军方插手司礼监掌印选拔本就不合适,他们只是作为公证人存在,这算是陛下给他们一次笼络人心扩充人脉的机会,而不是让他们来左右此事。谢迁看得懂,张老头又怎会看不明白呢?”

沈溪送张懋到了军事学堂门口,张懋驻足连声让沈溪先回去,但沈溪回去也没什么事做,坚持目送张懋的轿子远去才折返回来。

“大人。”

沈溪身后,马九已等候多时。

回到京城,马九做的差事已从情报搜查中撤回,主要负责沈府安全以及军事学堂的事情,有时候更是替代朱鸿作为侍卫领班,毕竟朱鸿出去东奔西跑时间久了,怎么都该回家跟妻儿团聚几天,而马九做事相对更认真负责些。

“什么事?”沈溪问道。

马九道:“刚得知消息,前蔚州卫指挥佥事江彬,今日派人出城,接了两辆马车进城,之前有消息说马车里面全是女子,似乎是从民间掳劫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