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杂谈篇】 书友们闲聊长安兵变(第7/7页)
首先我们来看《大汉》中各方政治纲领,一个政权,最基本的应该就是这个东西了。所谓的政治纲领,通俗来讲就是一个政权领导下的社会要往什么地方去?什么是这个政权领导下国家与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那么在经过猛子数百万“经学辩论、资料收集、会议记录”之后,猛子给我们描述了这个集团怎么样的目标与纲领呢?没有,至少目前北疆集团既无法描述一个合理的政治结构也无法描述一个合理的社会发展目标,其他集团呢?也没有。除了表述了集团间和集团内部赤裸裸的权术与杀戮,还剩下什么?
小说可以探讨不同的路线,也许这种路线显得荒谬与不可思议,但是不能不负责任地灌输错误的学术概念与方法。作为大家追捧的严肃历史小说的《大汉》,猛子要说清楚:权术就是权术,政治就是政治。切不可采用“以权术代替政治”的偷换手段来让读者产生错误的政治概念。《大汉》在客观上混淆了“权术”与“政治”的区别,很容易让读者产生:“原来这就是政治,真是丑恶与血腥啊”。权术仅仅是政治当中的一个工具,而并非“政治”的全部,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作者,我个人希望猛子能够有效地描述清楚他们之间的根本区别。
不可否认,从客观上讲,现在的《大汉》基本已经成为架空历史类有限几本“相对成熟”的“政教”类范本教材了,猛子也同意这个观点(参见骑士的置顶贴)骑士给大家的解释是:“自反贪之后的《大汉》将对政治、经济、文化等范畴进行补课,而且是对读者的补课”。好,那么我们不妨来回顾猛子给我们补了什么课?根据我“逐渐迷失的回忆”(主要是因为补课时间跨度太长,有些内容已经记得不是很清楚了),大概说一下吧。
对经济政策,我觉得还是在微观上解决了产业调整和一部分的土地改革的问题,在这一方面,我没有什么更好的建议。
对于文化,有印象的好像主要集中在经学与部分攻城机械方面的发展与描述。
对于政治,主要还是停留在各阶段权柄的争夺范围,对汉末主要士人集团的介绍,顺便描写了几次围绕洛阳重要的斗争。
这些就是猛子给我们补课的内容了吗?不,我告诉自己,我错了。猛子是在给我们讲补权术的课!经济、文化、权柄、民族矛盾都是为了凸显整个时代的疯狂,就“冷静地历史旁观者”而言,猛子是令人佩服的,是非已经不重要,生命随时可以被抛弃,只有历史在默默地旁观着天地间这场闹剧的延续。。。。因此,我想说的是:“权术不是政治的全部,《大汉》不是政教小说,他是一个力图将读者代入仅历史旁观者的角色,让我们冷静思考的作品”。
可惜的是,我个人认为,猛子在这一点上并不成功。作为一个比较正常的“历史类”小说的读者,我想,我更关注的对象也许是主角(或主角集团)未来将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角色?是否(或如何)替代现政权(或成为现政权的主流集团)?未来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要将整个社会往什么方向发展?在疆域上形成什么样的范围与格局?如果涉及虚构的民族矛盾等要怎么样实现民族和解(或灭绝)?怎么样处理主角(集团)的历史地位等直接的命题。
而猛子从“暧昧的穿越者”——“历史的突变”——“角色的模糊化”——“纯粹的斗争”并没有成功地将读者导向对历史的反思与激荡,反而正逐步地将读者错误地引向一个由“华丽的权术”——“争霸的野心”——“彻底丧失方向感”等要素组成的大坑。
在这种大坑的趋势里,华丽的冲突与翔实的素材反而成为了一种高度近似于“哗众取宠”式的低俗小说诠释。而这一切,也许仅来源于猛子的疲惫与迷失。过度的冷静易演化为冷酷,而此时,我们是否可以将无穷的阴谋暂时放在一边,以激情的笔墨探讨一下无尽的历史长河中那一瞬间人性的光辉?
天高月圆书友回应:
几千年前的政治是不完善的,有缺陷的,而小说中的环境局势是紧迫的,动荡的,所以那时侯人们的政治目标是多样的,混乱的,想想中国2几年社会主义如何发展也不是只有一种观念,也是在激烈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想想汪精卫蒋介石那时杀了多少共产党人,超过几十万,但还有人不想用武力起捍卫,这其中的血腥是权术的表现吗?
gao2书友回应:
同意楼上的话,小说毕竟不是论文,其次政治家也是人,也有自己的私欲,何况是封建社会.现实中,违背自己的理想不得已做一些事情的人很多.包括我、楼上的还有楼主。在小说严格去推敲这种东西是没有意义的。另外政治纲领的问题,这个我以前一个评论也有这么写过。但是现在看来,我觉得是我误会作者了。这部小说是架空历史小说,而不是历史论文,在合格的政党和与其匹配的政党制度出来以前,可能连朝廷上的官员自己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