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煮酒论史篇】 三国人物介绍-蜀(上)(第16/17页)

历史评价:

陈寿:刘巴履清尚之节。

杨戏:尚书清尚,敕行整身,抗志存义,味览典文,倚其高风,好侔古人

诸葛亮:运筹策於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远矣!

刘备:子初才智绝人,如孤,可任用之,非孤者难独任也。

人物之马良

字:季常

时间:187——222(寿36)

籍贯:荆州 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

容貌:眉中有白毛

官职:侍中

家庭成员:弟:马谡,子:马秉

历史年表:

马良兄弟五人少时并有才名

马良在刘备占据荆州时期出仕,任从事一职。

刘备入川、诸葛亮西援后,马良留镇荆州,升左将军掾。

后马良出使东吴,得孙权敬待。

刘备登基后封马良为侍中。

刘备东征时期,马良奉命招纳五溪蛮夷,蛮夷全部顺从蜀汉。

夷陵大战中,马良战死。

历史评价:

陈寿:马良贞实,称为令士,蜀中良臣。

乡里为之谚: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杨戏:季常良实,才或臧,播播述志,楚之兰芳。

人物之马谡

字:幼常

时间:190——228(寿39)

籍贯: 荆州 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

官职:越隽太守

家庭成员:兄:马良

历史年表:

马谡少时素有才名,和兄长们并称为“马氏五常”。

马谡和马良曾同为荆州从事,刘备入川时,马谡跟随大军同行。

马谡历任绵竹令、成都令、越希太守,由于才华横溢得到诸葛亮的赏识。

刘备临终时告诫诸葛亮马谡不可重用,诸葛亮并未听取。

建兴六年 (公元228年)

诸葛亮北伐兵出祁山,力排众议任命马谡为先锋,统领大军在前,与魏将张邰大战于街亭,马谡不遵诸葛亮将令,举动失宜,最终被张邰打败,诸葛亮退军汉中。马谡下狱后死亡(一说按军法处死),诸葛亮亦为之流泪。

历史评价:

刘备: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陈寿:才器过人,好论军计。

人物之董和

字:幼宰

籍贯:荆州 南郡枝江(今湖北枝江)

官职:掌军中郎将

家庭成员:子:董允

人物传记:

董和祖先原本是巴郡江州人氏,汉朝末年,董和率领宗族西迁,被益州牧刘璋任命为牛鞞,历任江原长、成都令。蜀中富庶,民风奢侈,但是董和勤俭节约,衣食朴素。有豪强畏忌董和执法严厉,说服刘璋改任董和为巴东属国都尉,董和动身前往新任地前,下属和几千百姓恳求他留下来,刘璋得知后,留董和在原地继续任职两年,并升为益州太守。董和结好南方外族,外族都很信任、爱戴他。

刘备入蜀后,任命董和为掌军中郎将,与军师将军诸葛亮并署左将军大司马府事。自此董和又为官二十余年,外联少数民族,内干机衡。他病故之后,家中所留财物极少。

历史评价:

诸葛亮:①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若远小嫌,难相违覆,旷阙损矣。违覆而得中,犹弃弊跷而获珠玉。然人心苦不能尽,惟董幼宰参署七年,事有不至,至于十反,来相启告。苟能幼宰之殷勤,有忠于国,则亮可少过矣。②前参事于幼宰,每言则尽。

陈寿:董和蹈羔羊之素,蜀臣之良矣。

人物之吕乂

字:季阳

籍贯:南阳

官职:尚书令

家庭成员:父:吕常,子:吕辰

人物传记:

乂少孤,好读书鼓琴。初,先主定益州,置盐府校尉,较盐铁之利,后校尉王连请乂及南阳杜祺、南乡刘幹等并为典曹都尉。乂迁新都、绵竹令,乃心隐恤,百姓称之,为一州诸城之首。迁巴西太守。丞相诸葛亮连年出军,调发诸郡,多不相救,乂募取兵五千人诣亮,慰喻检制,无逃窜者。徙为汉中太守,兼领督农,供继军粮。亮卒,累迁广汉、蜀郡太守。蜀郡一都之会,户口众多,又亮卒之后,士伍亡命,更相重冒,奸巧非一。乂到官,为之防禁,开喻劝导,数年之中,漏脱自出者万馀口。后入为尚书,代董允为尚书令,众事无留,门无停宾。延熙十四年卒。

历史评价:

陈寿:①乂历职内外,治身俭约,谦靖少言,为政简而不烦,号为清能;然持法刻深,好用文俗吏,故居大官,名声损於郡县②吕乂临郡则垂称,处朝则被损,亦黄、薛之流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