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152哑妻(第2/3页)
“奉系大军被击散,大举撤退。”
“直系大军被击散,大举撤退。”
从战区传来的消息源源不断,元锦一边听,一边对着沙盘和地图调动派出的兵力机动追击,安排新的战术。
两系大军合计十余万兵力围攻苏省一战持续半个月,以两军大将身受重伤撤兵败走,红一军占领皖、浙两省部分城池告终。
在此战中立功的将领、将士都受到嘉奖,元锦没有出面,嘉奖令颁发由司令部警卫营负责。
与此同时,红一军控制了苏省省政府及各地县政府,国民政府、北洋政府皆来电拉拢。
元锦接受国民政府的恳谈请求,布置好防卫的之余,着手安排恢复民生一事。
省内的大资本家和富商跟外军联系紧密,她答应国民政府的请求,表明投靠之意也是为了稳定人心。至于那些富商和大资本家,帮会的兄弟会盯着他们。
但凡敢有一点动作,她决不留情。
陶文耀领导帮会多年的才能,在恢复民生中慢慢展露出来。帮会的弟兄们虽已全部收编,大部分仍和平时一样是个寻常百姓,有战则回。
六长老在保障后勤的途中牺牲,家人由帮会照顾。
其余几位长老成为正规军后,在帮会多年养成的毛病一时间难以改过来,各师练兵进度参差不齐。
元锦根据各师政委发来的电报,让陶文耀亲自致电几位长老,提醒他们军人守军规如同守帮规一般重要,如若做不到就退位让贤。
此番敲打之后,各位长老开始收敛性子练兵,严格按照元锦的要求处理军务。
训练特种作战营一事,元锦依旧亲力亲为,所有人员都经过严格的考核,才能进入特种作战营。
春节前,杜良平回苏,带回国民政府的恳谈人员,以及一个重大的好消息:红一军的弟兄们已严密监视飞机制造厂,人数也发展到了一千多人,正择机加入独立团。
元锦听他说完,笑着示意他坐下来,用手语跟他说,“加入独立团的事情不急,我还要再观察观察。”
国民政府内部局势她一无所知,此时还不是暴露红一军更多实力的时候。
再一个,杜良平此时还没取得组织的完全信任,独立团团长的名字,跟阳间历史上那位毫无相似之处,姓氏都不同。
这种情况下暴露他们的实力,不是明智之举。
她现在要做的就是稳定苏省发展民生,囤积更多的战需物资,给组织成员提供安全保障。
“我听你的。”杜良平坐下喝了口茶,笑道,“我们如今是红一军,近十万的弟兄,国民政府希望我们一起讨伐两系军阀余下大将。”
元锦抿着唇若有所思。
讨伐直奉两系军阀红一军责无旁贷,可她好像忘了一些很重要的事。
阳间的民国时期,每一天发生的事都是大事,百姓每一天都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记不过来。
杜良平耐心等待片刻,见她还是不做声,禁不住问道,“元元,你是不愿意跟国民政府合作吗?”
江宁驻军只打了两场仗,一场打完了成立红一军将帮会的弟兄全部收编,一场打跑了直奉两系的十几万大军声名鹊起。
以她的才能,不想受国民政府差遣,也不是没有可能。
空气安静下去。
许久,元锦抬手敲了下脑门,飞快跟他比划手语,“杜伯伯,你加入独立团之事不要对外声张。此次回苏,独立团交给你的任务你只管去完成。回去后告诉你们团长,国民政府粤军总司令部参谋要□□。”
这个世界出现的许多人的名字都和阳间历史对不上,唯有常凯申的名字最熟悉。
她目前能做的也只有提醒,插手或者暗杀他根本不可能。她所记得的都是大事件发生的日期,不清楚具体细节,帮会的兄弟多是贫苦百姓,想要混进国民政府内部打探消息,不容易。
能用的人,这会都被她安排到各师监督长老练兵,做思想宣传工作。
“这怎么可能。”杜良平被她说的事情惊到,“常参谋长怎么会□□?”
元锦抿着唇琢磨了一阵,冷静用手语跟他解释,“这次跟直奉两系大军交战,我们抓到了几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从他们口中听来的,我也不敢确定是否属实。”
杜良平在独立团时间很短,想要取得信任没那么快,他的话估计也起不了什么作用。
前段时间东三省宣布独立,可见历史进程无法改变,即便没有了常凯申,也会有跟他一样的人站出来,跟组织进行对抗。
北伐战争即将开始,□□政变恐怕也已在酝酿之中。
她能做的唯有守住苏省,能救出来多少人算多少。
“行,我稍后就向团长汇报。”杜良平听说是从直奉两系的人口中听来的消息,神色也变得严肃起来,“为保险起见,我现在就去给团长发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