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第4/6页)
那里有个沙盘,弘辉看着那沙盘,眼底都是对皇位的势在必得。
大清的江山,必须是他的。
……
八爷自那年万寿节后便彻底退出了政治舞台,也退出了众人的视线。能再一次出现在众人视野里,多亏了当今的赐婚。
薛氏既然是老八惦记过的,那就赐给老八吧。念她侍候太后有功,当今还特意赐了一个侧福晋位份。
赐婚圣旨下来的时候,宝钗站在太后身边,准备奉承来给太后请安的德妃。
太意外了!
真的太意外了!
太后听懂了用汉语念出来的圣旨,确仍是一脸茫然的等着人给她翻译。
宝钗都‘高兴’傻了,跪在那里直愣愣的抬头看着李德全手里的圣旨,半天没有反应。
现场的气氛一下子就冷了下来,所有人都在看着宝钗,然后还是太后出声用蒙语问了一回圣旨上说什么。
一侍候太后多年的老嬷嬷连忙上前翻译,太后一边听一边点头,最后笑着用蒙语夸了宝钗几句。
那语气,那神态,仿佛真觉得宝钗很优秀,当今这道赐婚圣旨赐得有多好一般。
这两年宝钗飘得不行,这道圣旨彻底将她扇醒了。
咬破舌尖,努力镇静的宝钗压下委屈和不甘的领了旨。随即又转头给太后磕头,说了一回感激的话。
太后十来岁嫁给先皇,先皇活着的时候守活寡,死了当寡妇都不用花时间适应。
当初呀,先皇废了元后,又想废了她。无缘无故挨顿骂的时候跟家常便饭似的。
她为什么不懂汉语?
她为什么一直学不会汉语?
还不是先皇指着她的鼻子骂时,可以用最无辜的态度装做听不懂,挨了骂还要让人翻译吗?
气得先皇跳脚,装一辈子都值。
日子都是过出来的,宝钗是个聪明的,境遇再差也不会比她当初难。吃了这么大一个亏,也应该长个记性了。
宝钗拿着圣旨回到自己的屋子,看着这间不大却只住了自己的屋子,宝钗先是一把将房门从里面锁上,然后才跑到床上咬着帕子哭了出来。
她折腾了几年,难道就只是从八福晋的陪嫁丫头折腾成了侧福晋?
大哭了一回,宝钗才冷静下来,之后走到脸盘处一边重新净面,一边冷着一张脸想这道赐旨是怎么回事。
宫里是不允许这么哭的,宝钗仔细用水粉遮了一回。打了不少暗散遮住了红肿的眼皮后,宝钗便拿着银子让人打听消息去了。
赐婚的圣旨下了,她等太后赏赐到了就得出宫备嫁了。不过在那之前她必须知道是谁害她。
惠妃这次做得并不隐蔽,或者说她不怕任何人知道是她做的。所以没费多少功夫宝钗便知道了惠妃这个没了亲儿子的老女人又对养子上心了。
只是她向来与惠妃远日无仇,近日无冤的,惠妃又为什么推她入火坑呢?
为什么?
自然是为了还翊坤宫的人情,以及希望借着此事让翊坤宫的人多照顾一下她的孙子孙女呗。
翊坤宫那边,郭贵人还派贴身宫女代表翊坤宫送了一回赏赐,顺便又一副不解的问了一回宝钗是怎么得罪惠妃了,才叫惠妃下这样的狠手。
宝钗:…她也正迷糊着呢,好伐。
想了两天也没想明白,宝钗不禁猜测:难道真的只是拿她做了慈母面子?
╮(╯▽╰)╭
腊月初二,宝钗跪拜太后,又去翊坤宫和惠妃宫中磕了一回头,再去了凤藻宫拜别元春,然后便带着她在宫里攒下的家底出宫了。
薛家那边已经得了消息,此时正派了马车来宫门口接未来的八侧福晋回府。
宝钗登上马车时又回望了一回身后的紫禁城,眼底深沉晦涩。
她不甘心!
*
“噗~”
湘云一口茶喷了出来,然后一脸震惊的看向胤禟,“当初宝钗进宫还有太子出的一份力呢,当今怎么会同意?”
太子是当今的白月光,便是为了太子也不可能同意呀。
“许是终于想起老八的好了?”胤禟摇头,“也可能是薛氏哪里碍了惠妃的眼。惠妃开口了,皇阿玛哪里会为了一个包衣宫女驳了她面子?”
“到底是太后的人呀。”
胤禟摇头,说了句太后最是随和。
哪怕宜妃姐妹没有明说,但胤禟也猜测到了宝钗那份赐婚是怎么来的了。但他知道湘云对这些事情很是反感,所以直接推了个一问三不知。
湘云抿唇,一时间也不知道要说什么了,只耸了耸肩对胤禟说道:“世事真无常呀。”
谁说不是呢。
都以为宝钗这一回怎么都能有个好前程,却不想以这样的方式离开皇宫。薛姨妈不解,王夫人不明所以,所有知道宝钗,与宝钗有些牵扯的人家都在想着这道赐婚到底是怎么回事?
然而宝钗一回到薛家,人就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