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三章 帝国余晖(二十二)(第3/3页)

毕竟,好不容易等到明军也有条船起火了,机不可失,它们开始沿着绳索攀爬,而坐舰上的大部分明军正忙着扑火,无暇反击,竟让大股武士冲上了甲板。

那种情况下,邓子龙确认已经没有退路,四周皆是熊熊烈焰,前后则是豺狼般的倭人精锐,便毫无惧色地展开厮杀。

在陆离根据史书所作联想中,老将军一生没有退缩过,年轻时不曾,年老时更没有。

在人生最后时刻,犹如白发战神,面对数十倍于己的倭寇,奋力挥动武器,哪怕伤痕累累依旧不肯倒下,武士无法抵御这位老将最后的燃烧,一时间无可奈何。

最终是两枚从铁炮中射出来的弹丸,击穿老将胸膛,使之无力回天,不支倒地。

倭人在偷袭得手以后,见坐舰火势愈发恐怖,不敢逗留,匆忙割下老将头颅,跳海而逃。

匆匆冲来救援的明军只来得及抢回尸体,以至于邓子龙的遗体在丰城安葬时,不得不用沉香木雕成首级,与身体合葬。

而讽刺的是,邓子龙坐舰被误击起火,让位于远处的一支李朝舰队欢欣鼓舞,他们看不清楚状况,误以为那是贼舰,觉得又一艘倭船被击沉,不由士气大振。

然后……越战越勇,连续击沉数艘战舰。

对于一位终其一生,都在抵抗外敌入侵的老将军而言,这个下场实在充满了悲剧。

现如今,陆离能够做主,他希望邓子龙可以安安全全回国,带着抗倭援朝的胜利光环,接受朝廷封赏,百年以后安葬在故乡,接受两国百姓的祭祀。

官大一级压死人。

何况,陆离名义上是总兵,实际上干着提督的差事,比邓子龙大两级,无论他如何坚持,始终不被允许,只能接受更加安全的任务安排:

跟李舜臣一起,指挥无法前往近海的大型战舰,并根据局势变化,及时提供适当的火力支援。

陆离就不信,还谁能从城墙上飞到外洋,去威胁他们两个。

如此,悲剧也可以避免。

而追随自己上岸征战的陈磷、梁天胤、李天常,都不是短命的样子,且年富力强,满脑子想着建功立业,明显是最佳人选。

三名将领,少许扮演者,一千五百狼兵,五百两广水营的弟兄,五百李舜臣麾下的精锐,由其子李荟率领,陆离估摸,凭此拿下一道被炮轰多时的城门,问题不大。

另一边。

陆地方面的攻势愈发猛烈,本多忠胜趁乱派出好几股部队,想要尝试突围传信,却犹如盐末洒入水渠。

直觉告诉他,战局在朝着最棘手的方向发展,固守待援这条路恐怕行不通,尽快组织兵力重围才是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