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第7/7页)
“这么好的机会,你当真不来?”
谢知秋到嘴边的话,在听到“齐宣正”三个字时停住了。
认真地说,她有了些兴趣。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她想要战胜对方,与对方接触一番,或许会是个好主意?
不过,她看着李学士热切的表情,又犹豫不决。
只要她答应这一次,这位锲而不舍的李先生说不定就会认为有突破口,于是变本加厉。
从他说的诗会有齐宣正这一点来看,他极有可能也是齐宰相那一派的人,若是沾上,会有麻烦。
于是谢知秋冷静地婉拒道:“我明日有事,有负先生厚爱,实在抱歉。”
李学士不禁面露失望之色。
而这时,在两人旁边,林世仁却看起来对此十分向往。
他刚成为贡士,正有大展一番鸿途之意,作为寒门生,他对人脉关系有非同一般的渴望,正是热衷此类活动的时候,更何况还有齐慕先之子会去,他一下子就来了兴趣。
李学士也注意到林世仁的表情。
他愣了愣,问:“莫非,你有时间?”
林世仁迫不及待地道:“先生,晚辈很有时间!”
李学士心念一转。
尽管这人不是萧寻初,有点美中不足,但这小子这回也中了进士,又是萧寻初的朋友,看他俩总是形影不离的……若是先拉拢到他,会不会也能借此拉近与萧寻初的关系?
想到这里,李学士便觉得举手之劳,何必不试试?
他笑着捋捋胡子,便笑道:“也好,那明日酉时,你便到观月楼上,与我们一聚吧。”
林世仁大喜,连连向老师道谢。
*
这日,谢知秋与林世仁分别时,林世仁看起来兴高采烈的,连连说没中进士之前,太学里从没先生这样看重他,他定要好好表现、没想到还能见到齐相之子云云,话里行间都是对明日诗会的期待。
谢知秋没多发表意见,回到将军府后,还是自管自温书。
只是,诗会次日又去太学,她竟没见到林世仁。
一日不见,只当是睡过了,谢知秋并未放在心上。
然而,再等一日,还是没见到。
想来想去,最后见到林世仁的,应当就是那日去诗会的学子了。
谢知秋略有担忧之情,便去向他们打听,可知林世仁的情况。
谁知,前些日子还与中了贡士的林世仁称兄道弟的学子们,这会儿却一改原先的亲密,变得支支吾吾起来,神情古怪,一问三不知。
谢知秋一看就觉得里面有问题。
思来想去,她跑去堵了秦皓。
那日受邀去诗会的人里,秦皓亦是其中一员。
太学庭院深深,春日正是吐翠时,树木苍绿,风中隐有读书声。
秦皓来太学,与谢知秋的目的是一样,都是来请教先生殿试的技巧。
另外,他与极力规避人际关系的谢知秋不同,他在太学待了三年,与不少太学先生都建立了深厚的师生关系,这或许也会是他日后仕途的助力。
如今他过了会试,名次还很不错,于情于理,都该来向昔日指点过他的老师们报喜。
秦皓才刚一踏出书阁,就被“萧寻初”迎面拦住。
谢知秋面无表情,对他拱手作揖。
秦皓见状,表情一愣。
只听谢知秋道:“秦兄,当初与你我同在白原书院读书的林兄,这两日一直不见踪影。前两天的诗会上,莫不是发生了什么事?其他人一见我就跑,我想你可能知道。”
秦皓这回会试,是得了第三名。他见到比他高了一名的“萧寻初”,感情略显复杂,得知对方竟然是来问他林世仁的情况的,反应更为怪异。
秦皓眼神微凝,半晌,他道:“借一步说话。”
二人于是从人来人往的书库前,移到僻静的后山小树林中。
待只剩下他们两个人,秦皓深深看了谢知秋一眼,问:“你明知你我不是什么好友关系,为什么还决定来问我?”
谢知秋直视对方,回答:“我们的确是对手。但纵然如此,我仍信你为人正直、心念清白,别人不愿,你一定会说。”
“……!”
这话一出,倒换秦皓惊讶了。
“萧寻初”这个“情敌”,居然会对他的人品给出这么高的评价。尤其是在他的记忆里,两人接触其实并不多。
秦皓深深看了谢知秋一眼。
然后,他叹了口气。
“萧寻初”还真没有猜错,他对林世仁,的确心怀不忍。
秦皓定了定神,吐露内情道:“……林世仁在诗会上不小心说了不该说的话。然后,他当晚回太学生舍的路上,遇上劫匪,被打断了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