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八章:大孙从未让咱失望过(第2/3页)

海外藩国成立的消息,朱英也在次日直接安排到了京师邸报之上。

这也算是给海外藩国打了一波广告,进行引流。

而关于迁徙海外的优惠政策,也在百姓之中升起波澜。

“去晋城路费由晋王负责,到了就给地,每人五亩起,这听上去,好像很不错诶。”

“什么呀,还不如去燕城,这邸报上面可是说了,凡十八岁至三十五岁未有妻则,分配倭国女子一名,这多好呀,都不用媒婆了,直接就给送。”

“齐城那边也不错呀,每人五亩地不说,还给免除赋税三年,这多好啊。”

朱棡,朱棣,朱榑,在这个时候自然是抛出大量的优惠条件开始从大明召集百姓过去。

谁都知道,人员才是关键。

尤其是读书人,但凡是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哪怕只是个童生,去了就包分配,给地,送老婆。

丰厚的条件,确实是让许多人开始心动了。

大明燕王府。

徐仪华正在跟朱棣商议搬迁的问题,不过朱棣在思索一番后说道:“你们便就在暂且先在京师吧。”

“如今倭国那边的条件并不怎么好,没必要跟着去受苦,等那边经营好了,再过去也不迟。”

倭国的情况目前并不明朗,虽说倭国已经头像,但条约这个东西,本来就是用来撕毁的。

如若那天突然爆发战事,就极为危险了。

显然徐仪华还是想跟着去的,不过朱棣的态度也很是明确,想要等那边都起步之后再说。

只是对于建设,其实朱棣并不是很感兴趣。

“父王,不若让我也跟着过去吧。”朱高炽在这个时候突然开口说道。

这让朱棣有些意外。

“你可知道现在倭国那边,可跟大明完全不能比。”朱棣开口道。

朱高炽回道:“儿臣自然是明白,不过现在的倭国战争刚过,短时间内肯定是和平的状态,主要在于内政上的管理。”

“儿臣不才,自幼跟诸位老师学习,在于内政上面虽有所差,但亦可慢慢践行。”

听到这话,朱棣原本想要训斥的心思,逐渐的收回。

这个时候他才突然发现一个问题,在燕王府中,若说学问这一块,好像还真就是自己平时看不惯的这个长子最为出色。

老二老三什么情况,也就不用说了,基本上是跟自己一个德行。

在倭国那边,朱棣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去晋王朱棡的城池时,他仿若是看到了在京师这里的震撼感。

而自己想做,却又不知道从何下手。

从军事行动上来说,主导高丽,朱棡,朱榑一起攻打倭国三城的他,无疑是最为成功的。

可是在这之后呢。

战争不再是主旋律,发展才是。

总不可能天天带兵去对倭国那边进行一个劫掠吧。

额,这么一想,好像也不是不行。

倭寇都能侵犯大明沿海,怎么自己就不能干呢。

不过目前还是在于内政之上。

迟疑了片刻后,最终朱棣还是点头道:“行,这番去倭国,你便随我一起去。”

话是这么说,其实朱棣已经打定主意把城池的管理交给自己的儿子了。

而自己就主要去负责军队的训练。

就让长子给自己来干后勤。

……

次日。

朱英把朱棡,朱棣,朱棡都召到了自己的坤宁宫。

“三皇叔,四皇叔,七皇叔。”

朱英抬手作揖。

三人也是赶忙回礼:“拜见太孙殿下。”

朱英也是干脆,直接便就开门见山:“这次请三位皇叔过来,主要是商谈一下关于倭国三城的情况。”

听到这么一个开头,首先皱眉的就是朱棣了。

难道昨天说的话就不算数了?

今天把我们召集起来想要改掉昨天的说法?

朱英说到这里,略微停顿了一下后接着说道:“目前倭国三城对于大明极为重要,若是三城稳固,则大明之沿海,再也无忧倭寇之忧患。”

“因此三位皇叔实在是身肩重任。”

“是以在昨夜我左思右想过后,便想能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三位皇叔能够迅速的发展。”

听到这话,三人顿时放下心来。

毕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那边往后就是自己的藩国了,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说了算,可谓是无比的自由。

现在太孙这个意思,还是要给予扶持。

朱英接着道;“首先是粮食的问题,这边在跟倭国的海贸上,粮食是禁止出口海外的商品,但是城池的发展离不开百姓,最开始便是要解决温饱的问题,才能快速的在倭国收复倭国百姓的民心。”

“在海贸之上,将会根据情况的不同,每个季度都会运送一定的粮食至三位皇叔的城池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