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第5/6页)
关于这一点,也是超市成立前就已经提上规划的。
但电器这东西有个致命的问题,就是价格贵。这意味着压款会特别严重。
后世的超市经营模式,跟现在是不一样的。
后世很多超市,特别是大型商超,售卖的商品很多是付定金,供货商先供货后结款。甚至,有些商超名气大的话,供货商愿意先卖后结。
这就是典型的空手套白狼。
但连锁商超就有这个底气跟供货商谈判。
只是放到现在,这套操作是行不通的。
现在是卖方市场,就是供应少,需求大。所以厂家不会给他们超市来这一套。甚至经常不乐意供货给他们超市。
这样一来,超市的所有货物都需要付全款买下。然后堆放在仓库。等到货物出售后才能回款。
在这中间,资金流被大量积压在库存上。
像现在超市卖的各种小商品,价值低,压款还没那么夸张。但要换成电器的话,货款就压得太厉害了。
别看超市好像做得特别成功,但其实他们账面上的流动资金并不多。所以,进一批电器可以,但要怎么进,资金流怎么分配,就又是一个大问题。
“实在钱不够的话,咱这电器进货量要压缩。不能进太多。”
何玉燕其实很想说跟人借钱的。但这会儿借钱并不容易。银行已经有贷款业务。不过也不敢轻易贷款给他们个人。
现在个体户的经营还没有正式的法律来规范化。还要等明年三月的个体工商经营登记出来。个体户才能有个名正言顺的来头。
当然,现在他们超市其实是挂靠在供销公司旗下的。如果供销公司出面,就能跟银行贷款。只是这中间涉及到层面太多了。甚至可能要顾广盛花人情。所以这一点直接被pass。
这个问题被提上了日程。怎么解决还需要一些时间。
见话题到这里聊不下午,何玉燕直接就提起了超市的废品。
“卢家兄弟过来这里拉了好几次废品了。这废品的钱以后月底统一结算。”
超市也会产生废品的。因为何玉燕就是开回收站的。这些废品都统一由卢家兄弟过来整理回收。
提到回收站,何玉燕看了看时间。发现快到中午了。就准备大家一起去隔壁小饭馆吃饭。吃完后直接去回收站那边看看。
临近中午,小饭馆的生意很热闹。
何玉燕他们过来,就吃普通的卤肉面条,所以很快就能吃上了。
面条吃着的时候,就看到秦梅走过来也买面条。看到他们几个人,还朝他们点头来着。
等秦梅走了后,饭馆肖老板得空又窜了过来。说起早前郑大妈跟许春娇的摩擦。
“哎哟,我那会儿在厨房里面剁肉,都没听到闹腾的动静。不然铁定出来帮忙的。那个抓着春娇不放的人,听说你们认识?”
这老板问问题的时候,双眼放光。一看就是个爱吃瓜的。
“就是一个大杂院的,不熟。”
肖老板一听也不在意,又乐呵呵地说起对面那家珠宝店。
“那孙氏珠宝商行你们去过没?他们那卖的大金镯子可真不贵。比你们家隔壁的许氏要便宜一些。”
何玉燕嘴角抽了抽,并不想参与这个话题。许家的店铺已经开了起来。关于他们家跟孙家的商战,他们这些外人只能从旁给些帮忙。
肖老板见自己说什么,这几个人都不怎么感兴趣。刚好有顾客上门,就招呼客人去了。
吃过面条后,何玉燕她们一家子就开车直接前往回收站。
荷花回收站在这段时间正平稳发展。目前在周边区域都有一定的知名度。
毕竟这家回收站开创了以物易物的回收模式。
这不,刚停车就听领导回收站大喇叭,喊着回收废品的兑换价格。
走近一看,就能看到之前门口岗亭的位置。摆放了一板用白布盖着的东西。
这个时候有小朋友拎着个玻璃瓶走了过来。守着岗亭的卢叔,就掀开干净的白布。然后拿个小锤子朝上头锤。接着就听到小朋友大喊:“卢爷爷,给我换一个大块的。”
听到这话,卢叔就乐呵呵地点头:“行行行,这大块的给你。”
圆圆跟丹丹跟着妈妈来过这里好多次。自然知道那白布下的是什么。这会儿看到人家孩子用玻璃瓶换,就摇了摇爸爸妈妈的手。
“妈妈可没有废品换。你们一人拿一分钱过去买一块。”
一听这个,姐妹两乐呵呵地接过钱,就朝岗亭那跑过去。
“卢爷爷,我们也要大块的。”
何玉燕跟顾立冬走在后头,看着卢叔从白布下那一大块微黄的麦芽糖,敲了几块大的碎块下来。然后挑着大的捡给圆圆跟丹丹。
说起来,这板麦芽糖其实是卢母做的。做这个也不是为了赚钱。刚好能给回收站用上。因为这个,何玉燕也跟卢叔说了,这麦芽糖换到的废品,到时候再卖给回收站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