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家的温暖可治愈一切(第3/5页)
但今年春节却情势大变,连小姨家的女儿都领了结婚证,开春就办婚礼,这一辈儿的孩子里,就只剩小河无着无落还单着。过去小河不结婚,大家认为那是理所应当,毕竟在北京嘛,又有大家艳羡的金牌工作撑着,年龄大一些没结婚也不算啥,大城市的人不都是这样吗?现在不同了,怎么唯独我们家
小河是三十岁的姑娘,两手空空。
爸妈支使小河去看望隔壁李云清的父母,小河不好推脱,只得准备了礼品上门。
李云清的父母照旧对自己优秀的儿子赞不绝口,这一回还顺带夸起他们的儿媳,还拿出他们的结婚照给小河看。
李云清是去年结婚的。小河知道他的婚讯,小河的爸妈还参加了他在老家办的汉式婚宴。回北京后李云清两口子又发了请帖约几个在北京的老乡朋友聚餐,也请了小河,当时小河刚好在出差,没能参加,是以也一直没见过李云清的妻子。
照片上新娘娴静美丽,与李云清确实很般配。听说是李云清大学时就交往的女友,多年感情,是水到渠成的美满婚姻。
小河回想起年少时自己对李云清的模糊憧憬,到如今有的确是对同乡学长的担忧。小河懂事地地顺着李云清父母的话好好地夸了李云清夫妻几句,老两口很受用,笑得更开心了。
只是这样一来,同在北京打拼的李云清事业、爱情双丰收,她江小河“反面教材”的形象就更突出了—大龄、未婚,只租个小房子,连最后能撑起场面的好工作也没了,混不下去只能“逃”回老家。所幸,每天能变着花样儿给小河做各种东北菜,又让妈妈充实了不少。
过了正月十五,从小一直好运动而精瘦的小河居然胖了几斤,显出了双下巴。整个春节十五天,她都关了手机。直到正月十六,小河才打开手机。
手机是她跟北京投资圈的连接窗口,方寸之间如时光隧道。她打开手机的那一刻,透过朋友圈、微博,小河暖洋洋的小房间里就又充斥了北京投资圈儿的味道。
叮叮叮叮,响个不停。
数百条没有抬头的拜年信息,全是“某某携全家”之类的群发信息,还有不少未接电话提示。
小河只回了一个电话,是给程迈克。程迈克大喜过望,随着这信息中枢清亮的声音自电话那头响起,各种新闻轶事扑面而来:
世纪资本募资不顺利,于时心情很差;唐若风生水起,春节去参加一个欧美游学营;王东宁估计要被裁掉了——而程迈克自己则将在春节后自立门户,成立自己的咨询公司,目前的单子不多,主要来自于给熟悉的圈内朋友对接个把项目,收点辛苦费。程迈克表示自己未来将宏图大展,致力于将咨询公司打造为中国最好的“精品投行”之一。还有个好消息是,迈克在股市里面赚了又一拨快钱。
“小河,别在家猫冬了啊,赶紧回来吧,回来咱俩一起搞这个咨询公司。回来哥们儿接风请你吃三千一位的日料啊。”
小河应下,听着种种八卦,终是没忍住翻起了朋友圈。果然,唐若秀了在英国大本钟前的修长背影,傲人身材,腰线尽显。还有其他投资人秀南澳海景,北美雪场,种种。
迈克则每天晚上必转发各种资本圈的新闻,持续展示蓬勃向上的北京金融圈生活。他在电话后继续给小河语音留言,认真悔过自己胡乱添加项目名字给小河当了猪队友之余,又开始讲演自己的宏图大略,力邀小河跟自己一起做点“挣钱的事儿”。
“小河你肯定行,你可千万别在家里吃成个大胖子啊,到时候回北京都嫁不出去了”,“我最近认识一哥们儿,工行总行,前途无量,回来你俩见一下啊,我感觉有戏。”。
小河听着留言,明白迈克是担心自己颓废下去,在给自己打气,他要把自己尽快拉回到北京那光环中心重新开始。毕竟在所有人看来,只有在北京混不下去了,才会回家乡。
小河单独翻了于时的朋友圈,更新截止到了腊月二十九,之后没再更新。这不奇怪,他本就不喜欢发这些东西。
这些人跟自己大约这辈子不会再有交集。
小河惯常用大大咧咧的样子,将自己柔软的心包裹在男生般的外表下。她有种想骂人的冲动。小时候爸妈不许她骂人,她一直忍着,直到有次实在忍无可忍,第一次骂了人—那叫一个痛快!现在她心里想骂人却堵得慌,骂谁呢?唐若?迈克?于时?王东宁?谢琳慧?都不是,小河想来想去,要骂就骂自己吧。
小河的自省被房东张小姐催问房租的电话打断,张小姐说如果不再续租,那就要解除合同了。小河终究下不了决心,回复房东稍晚一周答复。
打开电脑,她会不由自主被每日投资要闻吸引,行业新产品新变化都令她兴奋,她仍然会饶有兴趣地对比着各家新创业公司的商业模式——她深爱这份做了五年整的投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