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秦岭大熊猫(十六)(第2/4页)
附近救助站能为大熊猫做的,只有检测熊猫活动轨迹,在他们遇到危险时提供救援。
有几次,救助站治好受伤熊猫,甚至没办法跃过悬崖和瀑布,将他送回原本栖息地。
最终只能跟附近保护区商量,为熊猫选择新家。
迫于长期与外界隔绝,生活在这片区域的熊熊数量稀少,而且大多数沾亲带故。
当地工作人员只能将熊猫接下来,无法冒着风险将熊猫送回山上。
如果想要人为保护熊猫基因多样性,只能把山里熊猫都带下来,送到其他保护区。
可那种做法,导致当地保护区闲置事小,还会让熊猫栖息地距离拉大。
按照动物学者对熊猫演化的研究,人类大规模破坏栖息地之前,这片区域是秦岭大熊猫的‘中转站’,连接两片较大的栖息地。
由于人类凿山修建隧道、开发度假区等等行为,导致一些熊猫被困在‘中转站’。
芝麻汤圆走过的小熊之路,为保护团队提供新思路。
可以通过改善环境、沿途栽种竹子的方式,将中转站与东边的栖息地链接,引导野生熊猫自行进行交流。
多年来致力于熊猫保护的工作人员,意识到这个方案可行,高兴地揭棺而起。
没高兴多久,他们目光往西移动,又躺回棺材。
相比于东边保护区,中转站与西边保护区隔阂更加严重。
单看原本地形,西边区域较为平坦,熊猫只要来到中转站,可以轻轻松松进入另一片森林。
正因为地形平坦,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内木材市场开放,短短几天就砍光了这片树林。
树木砍光了,他们又将目光投向竹林,砍得一根不剩。
大熊猫找不到食物,唯有逃离这片区域,去其它山头寻找栖息地。
后来又有开发商盯上这片地,建造‘自然生态度假村’,邀请人们欣赏被破坏后的生态。
大熊猫保护工作引起全国重视后,度假村遭到废弃。
可惜,被砍伐掉的百年古木,需要等几百年才能恢复原样。
度假区旁边,还有几个世世代代生活在此的小村落,同样是历史演化宝贵的印记。
进入本世纪,无数人努力修复秦岭的自然环境。
当初被赶走的大熊猫,却再也没有下过山。
直到——
“天呐,250下山了?”
“他还要继续往西?那边不仅没竹子,甚至没有森林啊!”
保护团队追踪芝麻汤圆的脚步,心灵忍不住剧烈震颤。
大熊猫被称为‘森林之子’,他们需要树木和竹林。
被砍得光秃秃的山头,彻底修复之前,人们不敢奢望森林之子会赏脸踏足。
万万没想到,三只来自远方保护区的小熊,竟然踏着世世代代迁徙之路。
像祖先那样翻过中转站,然后一路往西。
震颤之余,人们又不禁担忧。
秦岭山脉起起伏伏,距离下一个保护区,还要翻过好几座山。
山道崎岖,无法全程提供补给。
在食物供给不足的情况下,亚成年小熊能克服困境吗?
第二天,芝麻汤圆用实际行动回答:不能。
他原本打算按照熊熊正常思维模式,翻过巍峨险峻的高山。
费劲九熊二猫之力,翻过一座高山,发现前方还有好几座高山,喻以筠决定摆烂。
“咿咿?”小小熊,你累不累啊?
“呐呐!”
小小熊仰起脸,高高兴兴伸出爪爪,要亲亲抱抱举高高。
“咿咿?”紫薇,你累不累啊?
“呜呜……”
紫薇不触景也生情,委屈兮兮表示想妈妈……
他们听不懂芝麻汤圆的话,没关系。
芝麻汤圆也听不懂他们的话,单方面宣布:你们累了。
“咿咿~”
累就下山吧~
喻以筠带着小伙伴,果断滚到山脚下。
他当然不打算退缩。
爬山太累了,芝麻汤圆想找一条偷懒的捷径。
至于‘创造捷径’,没有哪种动物比人类更擅长。
他们当年砍树凿山,很大一部分原因,正是为了创造快速连接东西南北的捷径。
喻以筠来到山脚下,顺着嘈杂的发动机声往前走,果然看到圆圆的隧道。
但凡乘坐汽车、火车、高铁路过秦岭的朋友,都知道秦岭山脚有多少隧道。南北走向贯穿200公里,直接打通了坚不可摧的南北之壁。
当初修建隧道的人,估计做梦也没想到:
有朝一日,他们挖掘的隧道会被国宝强行征用。
喻以筠顺着两边岩石壁,吭哧吭哧爬到隧道入口,转过脸提醒小小熊和紫薇‘千万沿着石壁走’。
“呜呜!”我知道。
“呐呐~”中间有钢铁轱辘兽,会吃掉没毛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