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387章 反响与争论(第2/2页)

“改得面目全非,”某位守旧派绅士在一场沙龙中摇着头叹息道,“我承认它是一部好戏,但它已经不再是莎比亚的作品了,它的内核完全变了。”

“哪里变了?我觉得改得很好啊,”另一位宾客不客气地反驳道,“不管是开头的敌对家族,还是阳台诉请,除了结局和人物的身份不一样,脉络分明还建立在莎比亚的原作之上。”

“它的结局正是最危险的地方。”坐在角落的一位年长议员终于开口了,他慢条斯理地放下酒杯,目光扫视众人,“尤其是对于年轻观众而言——他们会从中学到什么?爱情凌驾于一切之上,甚至高于生命?为了情感可以毫无顾忌地抛却一切?”

一片沉默,直到一位戏剧评论家忍不住嗤笑出声:“难道您是担心,这部戏剧会让所有热恋中的少男少女冲向卢恩顿河?”

此话一出,引得周围宾客轻笑起来。沙龙的女主人笑着摇了摇头:“议员先生,您多虑了。要是戏剧真的能让人模仿,那莎比亚的《王子复仇记》恐怕早已让贵族子弟们沉迷于鬼魂与复仇,而《摩尔上尉》也会让所有婚姻都沦为一场场血腥的屠杀。”

“然而,必须得承认,《伊莲》的情绪煽动能力并不是莎比亚的剧作可以比拟的。”那位议员依然不为所动,他微微叹了口气,缓缓说道,“虽然这么说可能会引起莎比亚忠实读者的反对,但你们不得不承认,它的情感冲击力要比莎比亚的含蓄表达更加直接,更加激烈。”

“但正是因为这种冲击,它才如此成功。”坐在另一边的一位年轻剧作家插话道,“您说它的情绪煽动性强,可这正是艺术的魅力所在。而且,恕我直言,如果真的有年轻观众看了这部戏后便冲向卢恩顿河,那问题的根源绝不仅仅在于一部戏剧,他们的家庭、教育,甚至整个社会环境,都要承担更大的责任。难道不是吗?”

这话确实让沙龙里的其他人都沉默了,最终还是女主人微笑着说道,“倘若一部戏剧真的能够影响一个人到这个地步,那它影响的未必只是热恋中的年轻情侣,它同样可以启发理性的人去思考爱情、家族、婚姻……如果我们要担忧年轻人因它而误入歧途,那为什么不去期待它也能让一些人获得新的领悟呢?”

她优雅地笑了笑,举起酒杯:“为了戏剧的力量,敬《伊莲和兰伯特》。”

诸如此类的讨论在各种各样的沙龙和聚会中上演,在社交圈中掀起了巨大的波澜。

在贵族们的舞会上,年轻的小姐们低声议论着伊莲的爱情与决绝,叹息她的命运之时,也不禁幻想起自己若身处那样的情境,是否会有她那般的勇气。而绅士们则在棋盘旁、雪茄烟雾缭绕的俱乐部里,争论着兰伯特的抉择究竟是英勇的牺牲,还是盲目的冲动。

有的父母开始警惕地看待这部戏剧,担忧它会灌输给年轻人过于激烈的情感观念,甚至有些家庭明确规定,不允许家中的年轻小姐观看这部“过于激烈”的戏剧,担心她们被伊莲所影响,做出不顾一切的冲动之举。

而有的家庭教师则鼓励学生去观剧,认为这是难得一见的剧目,可以借此引导讨论生死、命运与选择的话题,甚至有议员在议会中提及这部剧,借此谈论青年教育和社会风气的变化。

如此激烈的争论,加上欢乐剧院在弗兰西的盛大演出引发的关注,使得帕利斯的报纸迅速捕捉到了这部新剧作的消息。不少报刊不但转载了卢恩顿的评论,还附上了戏剧片段的简要介绍以及剧院观众的热烈反响。

“这听起来又是一个悲剧,”阿尔贝的朋友啧啧称奇,“改编自莎比亚的经典剧作,这些剧评人对它的评价很高嘛。阿尔贝,什么时候我们去卢恩顿看看?”

阿尔贝带着点怀疑问道,“真有那么高吗?”

“有的批评它对莎比亚作品的“大逆不道”,认为戏剧应当忠于原作精神,不应被如此改编,”这位朋友总结道,“也有评论家大力称赞,认为它不仅赋予经典全新的生命力,更在情感冲击力上超越了以往的改编剧作。”

“不信我给你念念,”他的朋友念道,“这是一位专栏作家写的,哇,真是无比犀利的文风——莎比亚的忠实信徒们为何如此惶恐?难道他们也意识到,某些经典在新时代面前,未必还能稳坐神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