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五十五章(第4/5页)

江芸芸笑眯眯凑上去,讨嫌道:“我和你以后算同榜吗?”

黎循传看着骤然凑近的脸,突然皱了皱眉:“不是,你是南直隶的榜,我是湖广的,哼,还好你去祸害这届南直隶的人去了。”

他突然又幸灾乐祸对着祝枝山和徐经说道:“呦呦呦,这个讨人嫌的人以后是你们同榜呢。”

他捏着江芸芸的肩膀,把人推出去,脸上是挡不住的笑意。

“要是让人知道他只读了一年就考上乡试了,啧啧啧,上次那个棂星学社都骄傲的人啊,这会儿脸都要黑了吧。”

祝枝山突然紧迫起来:“我晚上回去也要再读一个时辰的书。”

“我也是!”徐经立马握着他的手,“一起。”

两人对视一眼,默契读懂了各自的意思。

——要是十岁的江芸都过了,他们没过,也太丢脸了!

日子一晃而过,江芸芸的大小月考被执行得很到位,大概是受了十岁的江芸要去参加乡试的打击,另外三人发疯了一般积极考试,考后还要相互讨论,有空就互相出题目,甚至还学着江芸芸的样子,买了房选的题目,自己盖住答案和点评,自己练手写文章,写策论,然后相互批改,互相提意见,甚至不怕黎淳,见了人就把人拉着问问题。

黎淳如今见了他们就绕道走。

江芸芸是有自己时间计划表的,多了几本律法和策文,也可以不慌不忙地按照计划表来,但最近还是会被他们卷到,甚至还会被因为想走被他们抓回来。

“哎。”双脚腾空的江芸芸扑腾了一下,迷茫地眨了眨眼,“你们疯了?”

黎循传眼下乌青一片,冷酷说道:“哈,你还走,晚上睡我房间了。”

祝枝山也跟着说道:“你刚才那个策论的解题思路再跟我说说。”

江芸芸被迫被他们拖了回去,第一次体会被被人卷到的痛苦,一脸挣扎:“都要戌时了,别卷我了。”

三人完全不为所动,开始研究起江芸芸刚才的那套卷子。

屋外落了雪,廊檐下的灯笼缓缓悠悠,江芸芸发了一会儿呆,只好继续掏出自己整理的知识要点看了起来。

这是她这半月没日没夜看邸报后收集的知识点。

分别为若是策论的题目和土地有关,会有什么解决办法,若是和经济有关,又有什么办法,等等列出十二个大问题,三十个小问题,下面是依次从邸报上看到的办法和自己问过的切实可行的办法。

她用白话文摘取了要点,等需要答题的时候,再结合上面的内容给出办法,重新整合语句。

“你真的好会读书。”祝枝山不由感慨道,随后话锋一转,小心问道,“可以给我看看嘛?”

江芸芸大气一挥:“拿去,你要是有什么好办法也补充上去,我们三人为师,这本资料册一定能尽善尽美。”

祝枝山忍不住感动说道:“芸哥儿小小年纪,就如此大气。”

这些科举的资料都是家传的珍贵东西,极少对外流传,就像他爹治诗经,他也治诗经,因为家中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书,不曾对外公开,所以一旦考中这些内容,就格外有利。

这也是现在很多人喜欢去找到一个学风浓郁的学校,又或者找一个好老师一样,这对科举来说太重要了。

古往今来,只有极少的状元是靠自己单打独斗的,大都是背靠优秀的老师和极为丰厚的读书资源才能一举成名。

读书本就是一件格外昂贵的事情,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大都数人对此都是遮遮掩掩,不肯被人多学了去,只有江芸芸不仅毫无顾忌地带着他们考试读书,还把各种自己整理的资料给他们看。

“若是我今后朋友有谁治春秋,一定把书给你要来。”祝枝山信誓旦旦保证着。

江芸芸笑眯眯说道:“好啊。”

四人读书的日子很快就到了过年前。

还有十二天就过年了。

这是最后一场大月考,题目是师兄出的,不出所料应该是李东阳出的卷子。

他的题目永远是最难的,最刁钻的,但因为他一直在翰林任职,之后考试的主考官十有八九都是翰林出来的,所以大家心照不宣,做起他的试卷格外认真。

小号房内江芸芸冷得直跺脚,隔壁的黎循传发出抽鼻子的声音,吵得很,冷静如江芸芸也忍不住被打扰了几次,眉心紧皱。

耕桑兢兢业业在巡逻,谁眼珠子一动立马就盯了过去,还真有点考场士兵的架势。

这套卷子很难,就连江芸芸也忍不住抓耳挠腮,卡着最后收卷才交上去。

“也太难了。”黎循传抱怨着,“要是乡试是这套,我完蛋了。”

“你难大家都难,不会有事的。”江芸芸蹦蹦跳跳安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