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第3/4页)
黎淳想了想又说道:“他那个舅舅如今又如何了?”
“这,应该还行吧,听说林家新开了一个印刷坊,如今在里面做管事呢。”金旻不解,“好端端问这些做什么?”
黎淳看了她一眼,老实交代:“要是过得不好,我们打包送去京城,正好也有家人陪着。”
金旻听愣了,随后笑得前仰后合:“人家现在过得好好的,你给人送上去,你那个小徒弟一定要写这么厚的信来哭呢,你少打人家家人的主意,你也不瞧瞧人家临走前,给他们安排得妥妥当当的,要你这个马后炮多事。”
黎淳也跟着叹气,随后又不悦说道:“不是你说小孩子一个人在外面不好吗,我这出了主意,你又笑我。”
金旻笑得不行,最后还被口水呛到了,直接笑歪在榻上。
黎淳恼羞成怒,扭头不去理她,去看刘大夏的信。
金旻擦了擦眼角的眼泪,不笑了:“时雍说了什么啊,可别又是你那宝贝徒弟的事情。”
黎淳叹气:“有一点,但也不多。”
“这又是怎么说?”金旻不解。
“他吏部考核为称职,吏部尚书想要他去吏部做左侍郎。”
“这不是很好!”金旻眼睛一亮。
自来吏部就是六部之首,能直接去吏部简直是连跃好几级。
“不过王太宰的事情解决了?”她犹豫问道。
黎淳点头:“陛下是个念旧的,而且王尚书退了一步,陛下自然不忍心赶尽杀绝,他现在想要时雍去,就是想要时雍帮忙处理他之前写的吏部考核改良的想法。”
“那可是麻烦事。”金旻叹气,“想来朝野一片反对之声。”
“就是家里要修个房子,每户都有意见,更不要说一个部的改革,尤其是重中之重的吏部,牵一发而动全身,王太宰此番若是没做出个成绩,陛下面前还是不好说话。”
“那时雍可要辛苦了。”金旻叹气。
“他是大人,辛苦很正常,但是……”黎淳话锋一转,“其归要是再给我掺和进去,我就亲自给他送棍子。”
—— ——
江芸芸眨巴着眼睛,看着面前的不速之客,为难说道:“吵架的事找我也没用啊,我不会吵架。”
王承裕笑说着:“御史吵架,那是内阁和陛下要头疼的事情。”
江芸芸重重嗯了一声,小腿晃了晃,非常想离开的样子。
“但你这个办法从哪里看的,总该还记得吧。”王承裕视而不见,继续说道,“这些人喊着祖宗之法不可废,言我父亲的考核意见是虚妄之法,违背太祖所想。”
原来就在江芸芸在锦衣卫做客的时候,王恕终于推出了他的吏部改革新策。
第一,最重要的就是吏部考核细则,每部细分考核标准,比如吏部自己,吏部分管全国文官铨选、考课和爵勋之政,如此细分到下面就是,大到布政司,小到县令,都制定了完整的考核标准,比如赈灾,比如教育,制定出一个详细的表格,若是想要升官那就至少要填满八个表格,若是只填了五个,那就是一般般,若是三个都不到,那就给我滚蛋吧。
第二,也是重要的事情,各衙要把今年要做的事情写出来上交备案,然后再是每月做了什么都要详详细细写出来,若是什么也没做,直接滚蛋,要是做得多,不错,给个上,年底考核加分。
第三,则是引入六科和都察院,邀请他们共同监督各部门官员办事,三月一小考,六月一大考,月月可抽考,若是抓到一个作弊的,那就是他们的功劳了,该加分就加分,该升官就升官。
总而言之,都给我干活,不要偷懒。
出人意料的是,内阁中也有不同的意见。
刘健觉得应该再给一份考核簿给内阁。
此政令一出,果不其然引起大量的反对,都说这样很容易引起官员胡编乱造,祸害百姓。
王恕本想强硬回怼,但被王承裕拦下,反而转换态度不再和大臣硬碰硬,直接上了一道折子给陛下,详详细细说了这个办法的好处。
“只要陛下同意了,我们再选几个能干的官吏,只要能推行开一点,那就会成功。”王承裕对着自己的父亲说道,“其归说得对,刚过易折,爹应该学会委婉一些。”
王恕沉默了许久,这才写了一份仔仔细细的折子,陛下看了,原本还觉得朝堂乱哄哄的,不太高兴,现在又心软了。
“我想着若是能查阅到,你说得这个办法的原处在哪里,我再仔细研究一下,能得出合理的解释,那就能堵住他们的嘴了。”王承裕为今日不请自来的拜访最后解释道。
江芸芸眼巴巴地看着他,没好意思说自己历史学的不咋地,不知道张居正是怎么想出来这个天才办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