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二百六十三章(第4/5页)

顾仕隆脸上笑意敛了下来,撇了撇嘴:“一个小屁孩就知道哭,哼,也就江芸吃这一套。”

—— ——

江芸芸也不是直接去拿粮商们的钱,反而说是粮商们非要塞给衙门的,说要惠及百姓,江芸芸百般推脱,愣是装了一个满怀回家。

三日后,衙门口又出现一个石碑,和那个纳税表彰文放在一起,还煞有其事的给人脑袋上绕了一个小红球。

百姓好奇围了过来,大为吃惊。

“这些富户这一年怎么都转性了,一下子给了这么多钱。”

“可不是,这个余家不是铁公鸡一个嘛,竟然给了两千两!”

“加起来快一万了!”

“那县令不是腰包都鼓了。”

“可别胡说,我们县令可不是这样的人。”

“别吵别吵,县令说这笔钱分为三个用处,一个是给我们修路,把各个村子都修起来,再分一笔给各村建村学,不识字的男女老少都去免费读书,最后一笔则分了两笔,一笔是希望有田地余力的百姓去种种棉花,还有一笔则是给准备……设立海贸司!”

“海贸,不不,以后我们村子就可以连在一起了!不对不对,我以后可以识字了!!”

“仔细看看,是这么说的吗?怎么突然这么好啊。”

“那个商税怎么回事啊,快让看看,我要去和老爷说说呢。”

衙门内,林括正和江芸芸反对海贸的事情,甚至对马上要推行的商税都非常不赞同。

江芸芸声音轻柔,但态度坚定:“可我已经准备推行下去了,现在海贸的人不少,你我心知肚明,他们进来并不缴税,财富越积越多,之后为了抹去这笔钱,一定会大肆购买土地,自来治水堵不如疏,我们不若正大光明放开,然后在他们满载回来后以此缴税,既能为衙门开源,也能明白他们到底做了什么买卖,我在京城的时候就发现积水潭的码头,每次天色不亮时就已经是人声鼎沸,那些南来北往的客商在那里排起长队,只要钟楼报时声响起,城门打开,客商在此交好税才能入城,这就是税关,我们这个和他并无太大的区别,只是一个对内,一个对外而已。”

“至于商税,虽说高皇帝早有规定‘凡商税,三十而取一,过者以违令论’,但这些年百姓和商户承担的税赋还是在不断增加,我既然给百姓定了一个标准,那给商人们定也是迟早的是,农是大事,商自然也是。”

“本来进城就要交税,那现在我们再缴一边买卖的税,岂不是太过分了。”林括继续质问道。

“所以我打算以后进城不要缴税了,这不是挡住他们进城消费的欲望吗?至少少了的那一部分钱,这就是我正在和从南商量的,要一一排查城内各大的商铺,按照经营情况来等级缴税,若是有人进城买菜,在我们制定的位置缴纳几文钱,才能买卖,也是能弥补的。”

“百姓种点地赚钱不容易,这样这也要缴?”林括皱眉又质疑着。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有了规矩事情才能蒸蒸日上。”江芸芸笃定说道。

林括不论提出什么问题,江芸芸都能胸有成竹解释着,等脑子里的问题都问完了,也跟着沉默了。

他一时间分不清自己到底同意了没有。

因为县令说的真的很有道理。

但也真的听也没听过,太过离奇。

何士楠这才小心翼翼说道:“其实按照这几个月我的调查,这样确实衙门的税率会上去,从富商那里拿来的钱肯定会用完的,没有再要一次的理由,这样的税率,衙门内在运转完全部事情甚至还会有结余,而且他们本来现在税收名目也不少,县令统一了,其实是少了的,只是每一步都规范起来,两边心里都有个数,是好事的。”

他想了想,笑了起来:“就是闻所未闻,感觉有点奇怪。”

—— ——

忙忙碌碌间,一个年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过去了,江芸芸难得大方的用了衙门的经费,各自备了几桌席面,只让衙役们送过去,自己则在其他地方,和衙门内的人全都聚了聚,许是现在衙门里的外人太多了,大家都有点放不开手脚,也就张易和顾仕隆两个人吃的不亦乐乎。

一月中旬的时候,忙得脚不沾地的邓廷瓒看着手中的折子,打开仔细看了看,然后面无表情合上,耳边是金泽和他说着这一个多月江芸芸的离奇政策。

有夸奖的:修路和修水渠被大夸特夸。

有中立的:村学的钱财来源怕被人拿走了,还有主张对生黎的读书买卖都有优惠。

更有大骂的:闻所未闻的商税和在海口出成立的海贸司,不对改名了,叫不明物品登记处,哄谁呢!

邓廷瓒安静听完金泽的抱怨,揉了揉额头:“真是折腾的人啊,且让他去折腾吧,等出了事我自然会亲自收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