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四百一十二章(第3/4页)

“可万一他收成这么差,不是水的问题,而是人呢?”刘健反问着。

“有这个可能,但很难是人人都是这样的可能。”江芸芸解释着,“在前期的土地清丈中,这些土地都是百姓自己的。”

她想了想又说道:“没必要因为小概率的事情去否定全部的事情,阁老们现在担忧的,是有,但不会是大面积的做法,不能因小失大,要保证大部分人的利益。”

是了,能多赚钱自然是多赚钱的,这个税到底是不高的,百姓们想得可比他们实际。

“好办法啊。”谢迁抚掌,“竟然不推行下去?”

“土地清丈……”江芸芸无奈说道,“大问题啊。”

三位阁老一听就跟着沉默了。

事情就是听听永远是会简单的,一旦上手问题就会麻烦不断,光是一个前期的土地清丈,能办成江其归这样的就屈指可数,等后期水渠建造,隔开大户,建立制度,桩桩件件,每一个都能磨死人。

“算了,不说你了。”谢迁叹气,“还是说回那个张伟吧,你就说他就是一个普通人,现在直接把人直接革职合不合理吧。”

江芸芸没说话了。

“按照律法是合理的。”江芸芸回想着,“大明律中,对于渎职分为“轻重三等”——凡官不奉公法,擅离职守,轻则杖一百,徒三年;重则斩监候,以其犯罪情节论。”

“但是……”她话锋一转,叹气说道,“地方官有地方官的难处。”

自来律法是大范围指导,但落实在基层的实际问题上,只会是细微的问题层出不穷,令人顾头难顾尾不说,有些事情甚至很难在法条上找到搭边的内容,所以地方治理更靠主官的才干和心性。

能做好,做出实事为上乘,不出大错,按部就班为中等,略有错处,还算平安为下册,自暴自弃,同流合污为该死,应该直接把人砍了。

“是了,就是这个道理!”谢迁说道,“我们远在京城轻飘飘说一句该死,谁不想要这个清名,可寒得是数万地方官吏的心,谁敢背这个骂名。”

江芸芸反问道:“那就这么高举轻放?”

“那也不行。”谢迁说。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江芸芸气笑了,“怪不得说吏部要吵架呢,原来内阁就没个主意。”

“这话说得!”谢迁不高兴反驳着,“具体事务本就是要吏部自己处理的,我们内阁只看不出面,他们自己也犹豫不定,何来怪我们。”

江芸芸没说话了,重新把两个折子卷了回来:“还是没说樊侍郎两个折子的用途。”

谢迁气笑了,扭头去问李东阳:“你师弟真傻还是假傻啊。”

李东阳看了江芸芸一眼,为人解释着:“还小呢,人心最是难写。”

江芸芸琢磨出不对劲来,突然压低声音,朝着谢迁神神秘秘说道:“所以樊侍郎是打算骂名我们来担一但?好处都给他了?”

谢迁剧烈咳嗽起来,雪白斯文的脸愣是胀得通红,连着一向挺直的腰都弯了。

江芸芸伸出爪子,热情给人拍着。

“哎哎,走开走开。”谢迁白了她一眼,推开的她的手,“你懂不懂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

江芸芸尴尬搓了搓手。

“行了,不和你说了。”谢迁端着茶茶盏走了,临走前还不忘骂一句,“回头去了吏部,只带着眼睛去就行了。”

江芸芸呐呐哎了一声。

“哎,其归来吃饭……啊,阁老……”沈墨脚步一转,头也不回说道,“打扰了,不耽误你们了。”

刘健一见这人火急火燎的样子就冷哼一声。

沈墨就停了下来,耷头拉脑:“工作都做好了的。”

“如此跳脱,有失稳重,要说就进来说,何来扭扭捏捏。”

沈墨只好脚步沉重走了进来。

江芸芸头也不抬就说道:“不想喝粥,想回家吃饭去。”

“不是粥,内阁改善伙食了,是正儿八经的饭菜,还有大馒头。”沈墨背对着阁老们,对着江芸芸狂打眼色。

江芸芸一听,眼睛瞬间亮了起来:“条件这么好了吗!”

“是啊,吃饭去!”沈墨嘴角都要抽筋了。

“行!”江芸芸放下笔,笑嘻嘻说道,“我等会回来加班,先吃饭去了。”

刘健挥了挥手,把人赶走了。

“阁老们不是都养生,晚饭都不怎么吃吗!”两人一走远就开始咬耳朵。

沈墨一脱离刘健的视线范围内就活泼起来:“是啊,就前几天改的,是李阁老说的,说我们这些人都是年轻人做事辛苦,要体谅一些,也该多吃点。”

江芸芸开心坏了:“那不是又省了一顿饭!正好我最近也没钱了!本来还愁这个月怎么吃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