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第3/4页)
——“三次九年能垒起来的就是大错,都是直接罢黜的,可难道这次有错就不纠嘛,又非顶格处理,只是以儆效尤而已。”
“这个时间很紧的,这样来来回回的磨,可别是耽误了公务。”
——“这次公务是为陛下稽察吏治,贵清其本源,我们反反复复的确定这次的章程和返单的内容就是为了‘汰不职、警有位’,一切都是不辜负陛下信任。”
江芸芸虽然忙,但她脑子转的快,而且非常有想法,基本上没有被难住,而且她的案桌前堆满了之前两次京察和数次外察的折子。
“你觉得怎么样?”不远处,马文升摸着胡子问道。
韩文恭敬说道:“您看中的人不会差的。”
马文升摸着胡子感慨着:“那一年在兰州第一次见,我就知道他是个厉害的,整个兰州在他治下跟个铁桶一样,别看长得斯斯文文的,但能把所有人都压得在他面前夹紧尾巴。”
韩文想了想,低声说道:“吏部需要这样的人。”
“何止是吏部啊。”马文升叹气,“未来在你们手里了。”
韩文连忙说道:“大冢宰自会养好身体的。”
马文升摆了摆手:“不用送我,你去边上看着点,他还年轻,京城的规矩大得很。”
韩文哎了一声,目送马文升离开后,这才慢慢吞吞朝着屋内走去。
“大家辛苦了,中午让厨房炖了肉。”韩文一入内就笑说着。
韩文一来,本来还在偷懒耍滑的叶懿也连忙抓起一本书,之前还有些不服的人也只好离开了。
江芸到底是个借来干活的,韩文可是个雷厉风行的人。
韩文满意点头,在下面人那边转了一圈,唱了一会儿白脸,这才背着手施施然去了江芸芸边上。
江芸芸正在研究之前的折子,在白纸上涂涂写写。
“这是做什么?”韩文好奇问道。
“京察也算是做了好几次了,为何都没有形成具体流程。”江芸芸好奇问道。
韩文看了她一眼,欲言又止。
江芸芸了然:“若是我们定下规矩呢?”
“也不是没有规矩过,当年马尚书就失败了。”
江芸芸直接捅破那层窗户:“大家都怕到落在自己头上。”
“这世上敢拍着胸脯保证自己清清白白的人,不多。”韩文直接说道。
“但我还想试试。”江芸芸说。
“这不是无用功吗。”韩文不解。
“至少留下一点痕迹,若是后来者需要,也有个参考。”江芸芸说道。
韩文坐了下来,施施然反驳道:“高皇帝曾说过不主张用笼统的标准要求官员,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事情的轻重缓急,踏踏实实最好事情,所以才一直对京察没有明确标准,只是“依职掌事例考核升降”,你如今不是违背祖宗法度了吗?”
江芸芸自来是习惯自己用高皇帝来压人的,万万没想到这次是被人拿朱元璋怼了,立刻来了精神。
“洪武二十六年整理成《诸司职掌》,陛下又在在《诸司职掌》的基础上纂修成《大明会典》。可见随着年代的推进,内空繁博,官员的事情和职责有了变了,而且高皇帝这话也没说错,各部门不同,职责不同,考核的标注自然不同。”
她反问:“各类法典规定了名部门的职责,也就是他们推进工作的法律依据,那是不是也能说是检验各部门官员工作情况的法定标准?”
韩文一怔,犹犹豫豫地怕掉入陷阱,没开口。
江芸芸自信一笑:“高皇帝勤勉,百官不敢有一丝异样,且精力充沛,所有事情都能牢牢记在心中,所以他清楚明白实政册的重要性,后世子孙自然要有样学样,但高皇帝风姿本就独一无二,我们这些做臣子的,难道不该为君分忧吗!”
她说完,回过神来:“你说得对,我回头就要求各部门分开考核,再结合考语。”
韩文被她的长篇大论绕了绕,想明白了叹气说到:“自来最难得不是确立政策。”
“所以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吏部和……”江芸芸没说下去。
韩文却了然,点了点她的桌子:“算你嘴边快,不然小心我弹劾你。”
江芸芸咧嘴一笑。
三日后,崭新的访单出炉,四六分的德行和功绩,德行上需要考察私人品性,性格,家庭情况,同僚评语,功绩上则要求具体的工作内容,做出了什么事情,有没有误工延误过等等。
“这个功绩也没个记录,万一胡说怎么办。”陈主事担忧问道。
“可以交叉点评,一件事情很少是单人完成的,自有同僚背书,一对比就知道了。”江芸芸补充道,“若是实在是单人的,不若请本部主官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