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六章(第2/4页)
梁储皱眉:“人都跑出去,两广的地谁种。”
“两广历来地少人多,自来就是地更为值钱的。”江芸芸平静说道。
梁储还想继续说,杨廷和就打断他的话,继续问道:“那你觉得,这事要管?”
江芸芸却突然沉默了。
她不敢开口,她知道自己若是坚持这个折子到底意味着什么。
她已经很是清晰得知道,现在自己这个位置再也不是当年在琼山县的小县令了,那个时候县里真得太穷了,大家吃口饭都很难,所以底线太低了,她只要一颗心是好的,就很难做错事走错路,而只要误打误撞走对一条路,那整个县是肉眼可见的有变化。
她的清丈土地,她的海贸,她的整顿吏治,甚至坚持要给符家伸冤,闹出这么大的动静,这些事情让现在的江芸芸回头去看,简直是一塌糊涂,开头磕磕绊绊,进度断断续续,幸好结果是好的。
这些办法没有章法,甚至有些激进,只有一番热情心情和年轻的体魄,不论做的好不好,她都能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及时调整过来,再坏,头顶还有提督两广军务兼巡抚的邓廷瓒,邓公是个极好的人。
可现在她站在内阁,内阁的官署格外小,但她所能操控的世界却再也不是当初的一小块地,大明这艘船已经行驶近两百年,他很难为一次错误买单。
“此事还需要兵部的人参与进来。”李东阳见她不说话,便出声缓和说道,“但若是爪哇内乱不止,海贸之事怕是要被耽误了。”
“海贸本就不是正途。”梁储低声说道。
不等其他人反驳,朱厚照先人一步开口:“海贸确实可以带来很大的收益,瓷器,绸缎,茶叶,甚至是造船都因为这件事盈利甚巨,爪哇的问题是爪哇,和我们的海贸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梁储一板一眼说道:“可如今商业之风盛行,读书人有几个人耐得下心来读书的,就连种地的也是张口闭口就是钱的。”
士农工商,自来商人才喜欢谈及利益钱财,这才用满身铜臭味来羞辱这样的人,可现在百姓已有这样的趋势。
“不加赋而国用足,只担心是设法阴夺民利,其害甚于加赋。”梁储最后说道。
王鏊眉心微动。
“说这些作什么,讨论爪哇的事情。”李东阳低声说道,“不若陛下先请户部把刚才提及的铜钱,还有两京的物价上折子说明情况,再请兵部的人来讨论到底要不要惯这事。”
朱厚照点头应下。
内阁一行人心事重重出了乾清宫。
“你刚才为何沉默了?”杨廷和问道。
江芸芸笑说着:“不敢回答。”
“不敢回答就好。”王鏊摸了摸额头不存在的汗,无奈说道,“我真怕你脑袋一热就说打过去了,你可知道打仗,尤其是这么千里迢迢去打仗,需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财力嘛,穷兵黩武,现在国库好不容易能省点钱出来了,大家也都是省着钱花的,可不敢随意浪费。”
“这两年的蒙古边贸好不容易上了正途,但蒙古人的野心不得不防,一旦把他们喂肥了,只担心我们若是真远赴海外,很容易陷入两线开战,甚至多线。”梁储硬邦邦说道。
李东阳摸着胡子笑说着:“叔厚考虑得极对,我们身处内阁,每一项考虑都要走一步想十步,很多事情我们乍一看现在是对的,但往后看未必同样正确。”
江芸芸知道这些人都是在点她的,便跟着说道:“多谢诸位提醒,我省的了,我会仔细考虑的。”
李东阳对着梁储笑了笑。
梁储自然不好再说什么。
内阁中,众人开始重新处理政务时,周发借着分发冰盆悄悄靠了过来,一脸难为情:“江阁老,我听说您认识一些做生意的人,能帮我问问哪家的香料便宜点吗?现在的香料涨价实在太快了,我全身家当一两也买不起。”
江芸芸抬头:“怎么想到买香料了?那东西一直都不便宜的。”
“想送人走走门路,我有个弟弟也想进宫来。”周发搓了搓手。
江芸芸摇头,小声劝道:“宫内现在小太监进得少,我听说陛下有意借着太后生辰,裁剪宫女黄娥,你弟弟要是走私下的途径,不若再外面找个手艺活,至少还能养活自己。”
周发大惊。
“你弟弟会什么手艺,识不识字,说话干活利索吗?我回头帮你看看哪里需要人手的。”江芸芸话锋一转,和颜悦色说道,“但先说好,不许拿着我的名义做坏事,只能好好干活,踏踏实实学点本事来。”
周发一听连忙跪下,重重磕头说道:“多谢江阁老,是我的小弟弟,前几年不是都遭了灾,又有两个妹妹出嫁,家里的钱财都搭进去了,今年我大弟弟娶亲,把爹娘都累病倒了,家里的田因为一直不下雨,小弟弟一个人也都照顾不过来,这才想着换条路走,至少在宫内也是吃穿不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