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碧眼贼,圣旨当前,还不跪迎?(第3/4页)
孙权不但革除了周瑜大都督的位置,还当众说出那样的话,说实话他都有些看不过眼了。
以周瑜的才能,去哪不被奉为上宾?
何必要留在这里受排挤和猜忌。
周瑜却并不想谈论此事,跳过这个话题,问道:“子敬,你觉得天子是真打算招降,还是假意为之?”
“是真是假又有什么意义?”
鲁肃淡淡说道,瞥了不远处那座帅帐一眼,“天子真招降也好,假招降也罢,对他而言都一样。”
“白衣渡江……呵,即便靠这种卑劣手段击败曹操夺回江东又如何,难道凭借区区一个江东就能和朝廷抗衡?”
“天子根本无所谓他投降或不投降,天子想要看见的结果就是他与曹操互相争斗、消耗实力。”
“无论如何,朝廷最终都会得利。”
鲁肃觉得天子这一道旨意相当高明,主动解除了孙权的后顾之忧,让其放心大胆地和曹操进行交锋。
至于最终结果是两败俱伤还是一方得胜,于朝廷来说都没有损失,对付起来也要简单许多。
“唉。”
周瑜长叹一声,大厦将倾,但他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孙权一步步走向末路,却无能为力。
如之奈何啊。
……
徐州,郯县。
孙权的回信很快就被人送了过来,得知对方愿意归降,张辽却是不太高兴。
“可惜,战功没了。”
张辽把手中的回信随手扔在案上。
表情颇有些郁闷。
能兵不血刃地铲除一位大敌固然是件好事,但他更希望能够正面击败孙权,拿下这份战功。
不过招降孙权是天子下达的旨意,而且从战略层面上来讲的确是件好事,所以他不情愿也没用。
收敛起这些心思,张辽唤来黄忠、太史慈、曲义三人,并对他们吩咐道:
“黄老将军、曲将军,你们二人领兵随我前去阻止曹操将百姓迁徙到江东。”
“子义,你留在徐州镇守,盯着点孙权。”
天子吩咐过,假如孙权愿意归降,那就停止对他的进攻,转而去阻止曹操迁徙百姓。
不过出于谨慎考虑,张辽决定让太史慈带着一部分兵马留守徐州,以防孙权出尔反尔突然袭击。
“末将领命!”
太史慈三人纷纷抱拳。
张辽接着向曲义询问道:“曲将军,可查探清楚曹操目前将百姓迁徙到何地了?”
曲义回答道:“回禀将军,如今大批百姓已经被曹操从豫州迁徙到了扬州境内,滞留在淮南郡一带。”
“其中以合肥附近滞留的百姓最多。”
张辽点头,起身道:“传我军令,点齐一万大军,前往淮南郡!”
……
迁徙百姓,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情。
即便曹操从开战之前就在秘密进行此事了,但两州之地的百姓,迁徙起来困难重重。
大部分百姓都只是被他驱赶到了扬州境内,直到他领兵渡江、入驻江东后,才开始分批次地把百姓迁入江东。
不过好在有江东各大世家相助,眼下的进度还算不错,已经迁徙了三成左右的百姓,再有月余的时间就能全部迁徙完毕。
庐江郡,铜陵渡。
一望无际的广阔江面上,一艘艘船只往来于长江两岸,多达上百条,全部都是足以承载千人以上的大船。
在岸边,曹军士卒正驱赶百姓登船。
百姓们有的牵牛,有的拽马,要么就是带着其他各种各样的物什——而这正是迁徙慢的最大原因所在。
迁徙百姓不是说带人走就行,百姓们要把家里的牲畜、粮食什么的都带上,毕竟这些就是他们的家当和命根子,他们不可能落下。
“哎哎哎,停停停!”
一名曹军士卒将一名汉子给拦了下来。
这汉子面庞黝黑,看起来老实巴交的,被曹军士卒拦下来后顿时露出惶恐之色,颇为畏惧地道:“军、军爷,怎么了?”
“你问我怎么了?”
这名曹军士卒一瞪眼,指着他身后那辆牛车道:“牲畜可以上船,牛车可不行!”
“而且你车上怎么拉了这么多东西,待会儿过板桥的时候也不怕给板子压塌了落水里!”
“快快快,给老子把东西卸下来!”
这汉子打算牵着一辆牛车上船,关键是牛车上拉着许多货物,登船是要过板桥的,这样很容易把板桥给压塌。
汉子闻言瞬间便急了,哀求道:“军爷,这些都是小的变卖全部家当置办的货物啊,要是卸下来了小的可就没法活了!”
“军爷你行行好,就让我登船吧!”
这曹军士卒不耐烦地道:“说了不行就是不行,要带货物登船到货船那边去,这里只允许人和牲畜上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