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刘协:自古以来,高句丽都是我大汉疆土(第2/3页)
虽然异族比较好打,但黄忠这次能取得这样的战绩也很了不得。
而且还是独自领兵后的首战,所以他顺势拿来挖苦张辽一番。
“对,你说的都对。”
谁知张辽并不吃他这一套,嘿笑道:“我的确是沾了汉升的光才成功擒了碧眼贼。”
“哪儿像你一样啊,能独自破了曹军的八门金锁阵,我心里对此可佩服的紧。”
提起八门金锁阵,吕布的脸顿时黑了下去。
张辽生擒孙权,哪怕有黄忠相助,那也是实打实地拿八百对三万。
但破八门金锁阵,基本上都是赵云和诸葛亮的功劳,他只是负责收拾残局。
所以要说沾光,他沾赵云的光可是比张辽沾黄忠的光要多得多。
因此面对张辽的这番话他根本无言以对,只能暗自郁闷。
刘协把这两个活宝的拌嘴听在耳里,心中只觉得好笑。
微微摇了摇头后,刘协向群臣问道:“此番俘虏乌桓十数万,诸位爱卿以为该如何处置?”
他来的上朝的路上看了传回来的捷报,还有郭嘉给他的上书,其中就提到了关于俘虏的处置问题。
“当然是全杀了!”
吕布闻言毫不迟疑地回答道,话里充满了腾腾杀气。
“陛下,对付这些异族不需要讲什么仁义道德,唯有杀戮才能震慑他们!”
“臣以为可将所有俘虏尽数斩首,然后拿他们的人头在边境筑京观!”
“如此,定能保边境太平!”
吕布年轻时时常和异族打交道,在他看来这些异族全都一个德行。
只有杀得他们怕了,他们才不敢来冒犯你!
“温公此言差矣。”
贾诩第一个站出来反对,摇着头说道:“杀了实在是太浪费了。”
“重建雒阳需要大量劳力,不妨将这些俘虏全部派去建设帝都。”
“如此一来既可以省去大量钱粮,也不会白白浪费这么多劳力,岂不妙哉?”
重建雒阳,由各大世家出钱粮、朝廷负责招募人手进行施工。
传统徭役一般没有任何钱财可拿,有时候甚至连吃喝都要自己承担。
碰到开明的帝王才会给参加徭役的百姓们管饭,但许多负责工程的官员都会克扣这笔开支。
所以许多百姓都提徭役而色变。
但刘协特意叮嘱过,朝廷不仅不能克扣那些参与徭役的百姓们的伙食,而且要发放一定的酬劳。
这些无疑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可若是采用乌桓俘虏来重建雒阳的话,那还给什么酬劳?
给口饭吃就不错了!
至于是累死饿死那都无所谓,节省下来的钱完全可以充入国库。
“好像也是。”
吕布挠了挠头,他倒是没想到这一点,这就是读书人的脑子么?
果然比他转的快。
听到吕布和贾诩二人一个比一个狠的建议,诸葛亮忍不住开口道:“陛下,臣以为这些俘虏无论是杀还是充作苦役建设雒阳,都不够妥当。”
“孔明有何高见?”
刘协亦觉得吕布和贾诩的建议都有些太狠毒了,闻言当即问道。
诸葛亮拱手道:“回禀陛下,此番北征虽然重创乌桓,但乌桓仍有不少余部分布在草原中。”
“陛下若严苛对待俘虏,势必会让乌桓余部升起恐惧和仇恨的心理。”
“短时间内可能无忧,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臣以为陛下可斩杀俘虏的所有乌桓部落高层,至于普通乌桓士卒和百姓,陛下可以赦免他们的罪行,将他们逐渐吸收融入我大汉。”
“乌桓人生长在草原,乌桓骑兵天下闻名,只是缺少装备武器而已。”
“陛下将他们收为己用后,只要稍加训练和武装,就能得到一支精骑!”
“恩威并施,届时只要陛下稍加招降,草原上的乌桓余部定会来投。”
“如此不过百年,乌桓将不复存在。”
诸葛亮的想法和吕布与贾诩都不同,他希望将乌桓高层斩杀,然后把乌桓士卒收为己用、百姓融入大汉。
兵不血刃地抹除掉乌桓。
刘协沉思片刻,并未立刻同意诸葛亮的建议,而是看向群臣。
“诸位爱卿觉得此策如何?”
不是他不信任诸葛亮,而是因为这种事往往要集思广益、查缺补漏。
“此策甚好。”
司马懿深深看了诸葛亮一眼,出言表示支持。
杨修也点头道:“诸葛尚书之策虽然耗时颇久,但十分高明。”
法正只是沉默不言。
他初来乍到,不适合发表意见,而且他也觉得诸葛亮的办法极好。
果然天子身边的谋士都不简单。
见群臣都不反对,刘协便道:“那就依孔明之策处置这些俘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