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353章 崔林:小国之主,见上国使者为何不跪!(第2/3页)

“我是整个太史一族的罪人。”

要是在其他事情上面说谎也就罢了,他身为太史后裔,却承认虚构的历史,这无疑是对他们太史风骨的玷污。

“子义,你怎么能这么想?”

孔融闻言停下了脚步,一脸严肃地看着太史慈,沉声说道:“你并未更改任何已经记载下来的历史,哪里会毁了太史一族的声名?”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高句丽虽然如今弱小,但等日后他们强大了,肯定也会如乌桓、匈奴那样犯边!”

“如今趁着他们未强大之际将其覆灭,这是防患于未然,乃是利在千秋之举,后世百姓都将因你而受益!”

“身为武将,你难道不想为大汉开疆拓土?你今日之举便是间接立下了这份功勋!”

“伱应该感到高兴才是!”

孔融给太史慈一阵开(忽)导(悠),而听完他的这番话后,太史慈的心情好转了不少。

“也有道理。”

太史慈点了点头,同时提议道:“不过那所谓的古籍到底是假的,根本不存在。”

“如今既然都编出了这段历史,那不如将其写下来,日后也好有典可依。”

此时太史慈也想通了。

事实已经无法改变,那就只能变假为真,把虚构出来的历史彻底做实,让谎言变得无懈可击。

如此一来日后即便有人质疑,他也能拿出证据来反驳,不会让太史一族的名声受损。

“此策甚好!”

孔融闻言眼睛一亮,赞许道:“只需找一块石头,再将这段历史镌刻在上面,那便无懈可击了!”

“我回去后就开始写史!”

太史慈点头道:“石头的事包在我身上,我刚好认识一位擅长做旧的石匠。”

“那我们各自去准备!”

“好!”

两人一拍即合,商定下来。

……

在刘协派人传旨黄忠出兵讨灭高句丽、收复“大汉故土”之际,崔林也即将在虎贲军的护送下抵达高句丽王都。

高句丽王都,国内城。

内务大臣向高句丽王禀报道:“尊敬的王上,那支来自南方神秘大国的使团,今日就要抵达王都了。”

“我们该摆出如何规格来迎接他们?”

听到内务大臣之言,高句丽王不禁皱眉说道:“按照正常礼仪接待便是,这种小事还需要孤来过问?”

“这……”

内务大臣闻言面露为难之色,躬身说道:“尊敬的王上,我觉得不能以接待寻常客人的礼仪来接待他们。”

“这支使团来自那个叫做‘汉’的强大国家,要是不重视他们,恐怕会引来他们的不满。”

高句丽与大汉虽然没有国与国之间的外交,但是互有民间行商往来,所以内务大臣知道大汉的存在。

“汉国?”

高句丽王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好奇问道:“他们很强大吗?”

“是的,王上。”

这时候军事大臣站了出来,表情凝重地对高句丽王说道:“汉国的疆土是我们国家的几十倍之广,那里遍地都是黄金,到处都是翡翠、玛瑙,河水里流淌着金沙!”

“汉国不仅富庶,他们的军队也十分强大,我们在他们面前就像是婴孩一样弱小。”

但高句丽王听完却根本不信,冷哼道:“你们吹嘘也要有个限度,汉国要是如此强大,为什么还要派使者来?”

“他们早就应该动兵攻打我们了!”

在高句丽王看来,真正的强者是不会屑于跟弱者邦交的,而是直接派兵征服。

弱肉强食才是不变的道理。

内务大臣劝说道:“王上,汉国派遣使者过来的目的虽然尚不清楚,但他们比我们的国家强大并不假。”

“臣以为最好还是不要得罪汉国,更要隆重迎接他们派来的使团,不然怕是会为我们国家引来灾祸。”

高句丽王是个听得进劝谏的贤明君主,见内务大臣说得如此严肃,他犹豫片刻后点头道:“那就用最高的规格来迎接他们吧,汉国使团现在到哪儿了?”

军事大臣回答道:“回禀王上,他们距离王都已经不足十里。”

“嗯,孤与你们一同去迎接。”

高句丽王从王座上起身,带领着大殿内的众多臣子们一同向宫外走去。

很快他们就来到了城外。

并且按照高句丽的传统摆出了最高规格的礼仪,用来迎接即将到来的汉国使团。

而除此之外,高句丽王还让军事大臣调动了五百名精锐的王城卫士们在道路两侧队列。

这并不是礼仪中的一项,只是高句丽王的临时起意——他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展现出他们高句丽的军队实力。

“不管汉国派使团来的目的是什么,但只要他们见识到了我们国家军队的强大,肯定不敢轻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