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诸葛亮司马懿刘协之辩(第3/3页)
“无论是藏富于国,还是藏富于民,两种观点朕都不认同。”
令司马懿和诸葛亮诧异的是,刘协并未支持任何一个观点,只见他用手指沾了点酒水,在案上写下龙飞凤舞的四个大字。
民富,国强!
看见天子写下的这四个字后,司马懿一愣,疑惑地道:“民富国强?不是国富民强么?”
但是细细揣摩的话,这四个字的意思似乎是偏向于藏富于民的方向,可天子刚刚又说自己并不认同两种说法。
诸葛亮的见识要比司马懿更广,闻言向他解释道:“民富国强,出自赵长君所著《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中的‘越主内实府库,垦其田畴,民富国强,众安道泰’一言。”
“但不知陛下此言做何解?”
他虽然知晓出处,但在他看来的这四个字,肯定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
因为这两句话看似相同,但意义却完全相反。
国是什么?
国是君王、是社稷、是朝廷,国富民强的意思是只有国家强盛了,百姓才能变得富庶起来。
但民富国强,却把百姓摆在了君王和国家前面,意思和藏富于民接近,本质上是孟子所宣扬的理念。
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虽然古往今来天子都声称要以民为本,实际上却是以国为本。
出这四个字是何意?
司马懿闻言则惊愕地看向了诸葛亮,他没想到诸葛亮竟然连这句话的出处都知道。
想到此处,司马懿暗暗咬牙道:“可恶的诸葛村夫,学识竟渊博到如此地步……”
“孔明果然饱读诗书。”
刘协赞了一句诸葛亮的渊博学识,然后才说道:“国家若想强盛,离不开农民,也离不开商人,齐国就是一个例子。”
“春秋时期,齐国商业贸易繁荣富庶、国力也强盛无匹;农乃是国本,而商则是使民富、使国强的关键,不可顾此失彼。”
“只有农商并举国家方能长盛不衰,过度抬高一方或者过度打压一方终究有一天会遭至反噬,如此何谈国强?”
刘协的一席话,令诸葛亮陷入了沉思。
而司马懿则是直接询问道:“陛下所言或有道理……但农商并举又是何解?”
“农是农,商是商,双方如何并举?”
刘协说出来的理论他从来没有听说过,农业怎么能和商业共同发展,互相持平?
两者本质上就是不能调和的,因为商业赚取的利润是农业的几十上百倍,而且也更加轻松容易。
刘协微微一笑,说道:“这正是朕接下来要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