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水淹七军!败曹仁!(第2/3页)
刘协抬手示意他们坐下,然后来到主位上落座,开口询问道。
大军要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抵达襄阳城。
但襄阳城是一块难啃的骨头,想要拿下襄阳并非易事,这段时间来诸葛亮等人一直在商议着对策。
“孔明,你来说说看吧。”
刘协将目光投向诸葛亮,这次军中以诸葛亮为谋主,让其全权负责制定战略,而他只负责点头。
身为皇帝在军队里当好吉祥物就行了,不要效仿某位微操大师又菜又爱玩,最后导致兵败。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启禀陛下。”
诸葛亮微微躬身一礼,紧接着道:“此番大军南下的动静,进入荆州后曹军必然有所发觉。”
“根据战前搜集的情报来看,曹军主要在襄阳、南阳、新野这三地布防,如今我们放弃陆路而走水路,曹军的兵力定然会往襄阳集结。”
“如今距离襄阳还有不短的距离,臣等经过商议后,认为接下来曹军很有可能会在汉水一带设下伏兵阻击。”
“故而臣等认为当暂时停止行进。”
刘协闻言挑眉道:“为何?莫不是担心朕的安危?若是如此的话那大可不必,朕大不了留在后方便是。”
他可不是好面子的人,因为自己的存在而致使大军不得不改变策略,这是他不愿意见到的事。
“陛下的安危当然要考虑,但同时也是为了战略。”
一旁的周瑜说道:“如今是六月时分,正值梅雨季节,汉水地属南方,近来更是阴雨连绵不断、让汉水的水位增高。”
“襄阳就位于汉水之畔,整个汉水上下流域,现在只有这里才有船坞、岸口。”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此处有荆州水军驻扎于此,除了这里以外,其余各地的码头还有船坞全部都被摧毁了。”“也就是说,大军想要登岸进攻襄州城,唯有先击败驻扎在襄阳城的这一支水军。”
“故而臣以为当暂停行军,然后在上流筑建堤坝,届时携滔天水势顺流而下,必能让这支水师全军覆没!”
这是他们经过一番讨论后得出的决策,利用水势来击败敌军,是最好的策略。
至于伏兵什么的……到时候堤坝一毁,什么伏兵都将被淹没在洪流之中。
听完周瑜所言的这一计策,刘协很是满意,二话不说就同意了下来:“那便依此策行事吧。”
众臣闻言纷纷躬身领命。
……
襄阳城外十余里,浩浩荡荡的荆州水师,便停驻在这里。
荆州自古以来是兵家重地,地理位置极其重要,作为水路多的大州,荆州水师的规模也十分庞大。
此时大小战船百余只横陈在汉水上,看起来极为威武。
其中一艘主船上,曹仁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着地图,一双眉头紧锁,眼中充满了不解。
“不应该啊,为何伪帝的大军还没有到来?”
曹仁自言自语道,语气疑惑。。
按照伪帝大军行进的速度,应该在半月之前就会抵达襄阳一带才对,为此他早早就做好了应对的准备。
不仅派兵在沿岸埋伏,同时还令水师做好了作战准备,在汉水上布下重重阻拦。
届时只要朝廷的兵马一至,两岸伏兵就会对船只发动攻击,然后他们再由他率领水师出动,一举覆灭敌军!
可是不久前探子来报,伪帝大军停止了顺流而下,靠沿岸驻扎了,这让他心里有些没底。
难不成对方已经察觉到了有埋伏?
所以打算改走陆路了?
若真是如此的话,那么他想要凭借水师之利重创敌军可就难实现了。
“将军,那我们还要在沿岸埋伏吗?”
一旁的夏侯渊开口询问道,“若是伪帝的大军改走陆路的话,襄阳城未必会成为他们的首要攻打之地。”
“应该把兵马撤回新野、南阳驻守。”
听到夏侯渊之言,曹仁不由得叹息一声,说道:“传信给博仁,让他先领兵返回襄阳城吧。”
夏侯渊点点头,转身离去。
随后曹仁走出船楼,站在栏杆旁眺望远方,心中一时间思绪万千。
天空中阴云密布,濛濛细雨飘洒而落。
这南方的梅雨季节最是难熬,终日不见太阳,到处都潮得厉害,感觉衣服都是湿漉漉的。
就在曹仁正思索着敌军的打算时,他忽然听到一阵轰鸣之声从远处传来,越来越近。
紧接着,一线白潮出现在了他的视野之中。
看见这一线白潮,曹仁的瞳孔瞬间缩成了针尖大小,随后他毫不犹豫地转身大吼道:“洪水!是洪水!”
“快固定船只!通知两岸驻军撤离!快!!”
曹仁几乎是咆哮着说出这番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