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诸葛亮借东风,司马懿的质疑(第2/3页)
鲁肃闻言脸色不由得变了。
他这才明白为何周瑜只是看了一眼风向后便大惊失色,竟直接吐血昏迷。
原因竟在这里!
“那这可如何是好?莫非真是天不助我炎汉,助尔曹?”
鲁肃神色绝望,喃喃自语道。
其他问题还可以想办法解决,但吹什么风又岂是人力能够决定的?
若一直吹西北风,那他们之前制定的火攻之计便要泡汤,费尽心思的苦肉计和诈降也全都成了白费功夫!
一念及此,鲁肃也觉得胸口一阵发闷,有种气血翻涌的感觉。
只有诸葛亮摇着羽扇站在军帐门口,看着外面渐渐破晓的天色没有说话,晨风拂动他的衣角,令他看起来有种飘飘若登仙之感。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诸葛亮伫立良久,忽然转身看向鲁肃,眼神无比明亮有神,“若我能借来三日三夜东风,如何?”
“借东风?”
鲁肃被诸葛亮这话说得有些摸不着头脑,但还是道:“莫说三日三夜,便是有一夜大风都足矣!”
“只是……风岂能借?”
钱可以借,粮可以借,兵也可以借。
但风怎么借?
诸葛亮莫非是在说笑不成。
然而诸葛亮却微微一笑,说道:“此事交给我即可,我说能借,那便能借。”
“子敬,你带人去军营南山靠江处起一座法坛,名为七星;再从各军中挑选护法一百二十人。”
“给你三日时限,三日后我便登坛作法,夺天造化,问苍天借一场东风!”
诸葛亮语气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更充满了无与伦比的自信。
听到诸葛亮的这番话,鲁肃心里又惊又疑,他不太信这种鬼神之说,但诸葛亮的才智他是清楚的,不会无的放矢。
莫非……真能借来东风?
思来想去后,鲁肃最终还是点头应了下来。
如今也别无他法了。
……
得了诸葛亮的吩咐,鲁肃很快便带人去在军营南山靠江处建立七星坛,为诸葛亮登坛做法做准备。
而在此期间,又有两支兵马赶到了汉军军营。
一支由陈宫、赵云二人所率,,如今长安的危机已经解除,二人得了刘协的吩咐,重新率领一万精兵赶来驰援。
另外一支是从益州而来。
而率领这支兵马的不是别人,正是司马懿,此外张辽也随大军一同赶过来了。
他们在益州也都得到了长安被围的消息。
本来正领兵回去驰援,但在路上得知天子已经领兵击溃叛军,于是张郃继续返回长安,而张辽和司马懿则顺势南下荆州、驰援中路大军了。
“子龙!哈哈哈哈!”
吕布见到赵云后,上去就给了他一个熊抱,直接把他抱起来原地转了个圈,哈哈大笑不止。
“子龙你可太厉害了,替我斩了马超那个贼子,我果然没有看错你!”
“不愧是我认可的大汉第二猛将!”
吕布高兴地说道,这话可不是在贬低,他是完全有说这话的资格的。
毕竟第一只有一个,那就是他!
赵云性格爽朗,闻言笑道:“马超这贼子有些棘手,我亦是花了不小的功夫;若是温公前去的话定能比我更快斩了马超。”
“那是,那是!”
吕布被这一番话说得心里美滋滋的,很是洋洋得意了一番。
接着他斜眼看向张辽,挑眉道:“哟,这是谁啊?这不张文远吗,什么风把你给吹来了。”
“怎么不在益州呆着,跑到我这儿来了?是益州那边争不到功劳吗?”
益州的战事吕布可是听说了。
虽说大败曹休、曹洪,但功劳在刘备以及关羽、张飞三人的身上,张郃也有功劳,唯独张辽没什么战功。
所以他才会这般嘲讽。
张辽神色不变,淡淡道:“益州那边的战事太轻松,我听你久久攻不克江夏,所以特地前来助你。”
“只可惜江夏城内粮草不足,曹仁、夏侯渊未能坚持到我来,才让你捡了个大漏。”
张辽的回怼毫不客气。
言下之意就是你吕布能攻克江夏城,完全是因为里面的曹仁、夏侯渊他们没粮草了,才让你捡了便宜。
“呵呵,说得好!来练练?”
吕布皮笑肉不笑道,把拳头捏的咔咔作响。
张辽沉默以对,不接话茬。
他可不想被吕布趁机胖揍。
在两人互怼之际,司马懿一直在寻找诸葛亮的身影,却迟迟没有看见,不禁问道:“诸葛村……诸葛孔明何在?”
“哦,军师啊,去南山查看法坛修建进度了。”
吕布随口回答道。
陈宫疑惑道:“法坛?什么法坛?”
听到陈宫发问,吕布马上换了一副嘴脸,满脸热络地对他道:“前些日子军师想了个针对曹操的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