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司马懿:没有人能卷得过我!诸葛村夫也不行!(元旦快乐)(第2/3页)
很简单,百姓安居乐业,国库充盈,朝廷政治清明、人才济济。
但要做到这一点,必然会触动到世家大族的利益,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从天子不与其他人商议,直接下旨开办国子监的举动就能看出,天子根本不信任士族出身的人。
这么做的目的也是为了争夺晋升权。
多年在朝为官的直觉告诉杨彪,天子开办国子监只是个开始,后面还有更大的谋划没有显露出来。
一旦到了展露出来的那天,恐怕整个朝廷的格局都会产生改变。
杨彪的话让杨修陷入了沉思,他不得不承认自家父亲说的是有道理的,国子监很大可能只是个开始而已。
以天子的性格要么就不弄,一弄的话肯定是弄个大的,小打小闹不符合天子一向的手腕。
“先静观其变吧,我今日在宫里打听打听,看看是怎么个事。”
杨修说道,现在没有更多消息,也只能入宫去向其他同僚们打探一下内幕。
……
未央宫,宣室。
今日负责在宫里处理政务的是诸葛亮,杨修,鲁肃三人。
哦,还有一个司马懿。
虽然今日并不是司马懿轮值,但作为朝廷上下公认的内卷第一人,他基本上每日都不缺席。别人休息他工作,别人工作他还在工作。
真正践行了什么叫做呕心沥血。
杨修到宫里的时候已经是卯时了,所有人都已经开始了今日的忙碌。
司马懿一如既往地顶着黑眼圈在工位……哦不,在桌案后面奋笔疾书。
诸葛亮、鲁肃两人就显得悠闲多了,虽然也是笔耕不辍,但没有司马懿那样忙得飞起。
两人时不时还会聊聊天,喝口茶。
杨修走入宣室后先是向二人打了个招呼,接着又看了一眼郭嘉、贾诩两人空荡荡的位置,问道:“大司马和大司徒今日都没有来?”
“没有。”
诸葛亮摇了摇头,然后笑道:“郭司徒如今正忙着办学,为国子监招揽学子,怎会有空来此。”
“那大司马呢?”
“这我就不知了,大司马最近也很忙,听闻在着手去做一件陛下交给他的重要差事。”
诸葛亮表示自己也不清楚。
一旁的鲁肃说道:“各自都有各自的责任,咱们也不能懈怠了。”
“对了诸葛中丞,陛下昨日从中山王手底下要来了两个人,一个叫徐庶,一个叫庞统,过段时间将会从益州调到中枢与我们共同处理政务。”
“陛下将他们都并入了御史台,还吩咐中丞您多照顾照顾,磨练磨练他们,说这两人都是大才。”
鲁肃想起了昨天天子过来后吩咐的事情。
昨天诸葛亮没来,所以不知道此事。
天子这么做也不是第一次了,诸葛亮就是被天子直接从一介布衣直接提拔到中枢的。
但事实也证明了天子的眼光没错,诸葛亮的才能的确配得上这一位置。
诸葛亮点头道:“好,我会留意的,多谢提醒。”
听到二人之间的对话,杨修心中微微一动,开口说道:“此前天下未定,陛下提拔人才进入中枢还情有可原,可如今天下一统,陛下还是这样随意提拔人才,传出去难道不会引起非议吗?”
选拔官员,是有选拔官员的制度的。
即便是天子也不能随意把人安插到朝廷的官员体系之中去,因为这是规矩。
要是得到天子赏识就能轻松坐到高位的话,那书也不用读了,全去讨好天子就行了。
选拔机制也就成了摆设。
之前天下未定,人才是稀缺品,天子随意调动任命官员倒是没有谁会觉得不对。
毕竟都乱世了,原本秩序崩塌,靠着察举制那一套慢慢选拔人才那得筛选到猴年马月去。
这也是为什么乱世容易一步登天,只要有才就有很大可能被上位者赏识,立功成名。
但治世不行,治世讲究规矩,天子的权利也不能凌驾于规矩之上。
因为规矩是皇权的重要稳定因素。
现在天下已经一统,天子要是还跟以前那样,随便把人从底层提拔到朝廷中枢里面来,必然会招致朝野上下一片骂声。
“可能……陛下有自己的打算吧。”
鲁肃有些尴尬地说道,他其实也觉得这种做法有些不太妥当,但他也不好说。
因为他本身也是被天子提拔上来的受益者。
原本的他可是从逆的罪臣。
原本在奋笔疾书的司马懿此时抬起头来,淡淡说道:“徐庶和庞统都有军功在身,夺取益州、击败曹洪曹休,他们功不可没。”
“原来如此。”
杨修这才恍然大悟,接着又问道:“你们说陛下开办国子监,会不会就是打算改变现有的选拔机制?”